投資學堂:匯豐輪負溢價有玄機?

投資學堂:匯豐輪負溢價有玄機?

筆者漸察覺投資者心態有不少共通之處,以日前接到的Email為例,當中數個朋友不約而同地問:「最近多隻滙豐(005)的備兌認股證,如9605、9732、9792等(以本周一收市價計算),皆出現負溢價,當中是否有任何玄機?」
現時的備兌認股證大部份為10份備兌認股證兌換1股正股,故其溢價計算公式為:
〔(10×備兌認股證價格)+行使價-正股現貨價格〕÷正股現貨價格×100%=溢價
從上述公式可見,若溢價為負數,則有兩種情況:(1)分子為負數,即〔(10×備兌認股證價格)+換股價-正股現貨價格〕為負數;(2)分母為負數,即正股價格為負數。
由於正股價格永遠皆是正數,故分母不會是負數,那麼唯一的情況便是分子為負數,即〔(10×備兌認股證價格)+行使價-正股現貨價格〕為負數。要出現這情況,唯一辦法便是正股價大於〔(10×備兌認股證價格)+換股價〕,亦即以備兌認股證兌換正股的「理論」成本,低於購買正股的價格。
簡單來講,當備兌認股證的溢價是負數時,「理論上」即表示買備兌認股證兌換正股,較直接買正股的成本便宜。
以滙豐及滙豐備兌認股證9792於周一收市時為例,當日滙豐收市價為91.5元,9792的收市價為1.12元,溢價為-0.33%,行使價為80元。由於它是10換1,故10份備兌認股證再加行使價80元,便為91.2元(即1.12×10+80=91.2),即以9792兌換滙豐的成本為91.2元。

市場預期正股將見頂
由此可見,以9792兌換滙豐的成本,低於周一滙豐收市時的股價91.5元,這豈非買備兌證抵過買正股?
本文筆者常強調「理論」成本,主因是現時市場上大部份的備兌認股證,多為歐式備兌證,即要到期時才可行使,故此即使目前是負溢價,但在數月後當備兌證到期時,若正股股價已大幅下挫,並低於行使價,備兌認股證的溢價便已變為正數,亦即無錢收變成廢紙!這一現象在股市屢見不鮮,相信各位資深股民對此一定有深深體會。
筆者個人猜測,一些距到期之日仍有一段時間的滙豐歐式備兌認股證,它們出現負溢價的原因可能是:
(1)該備兌證交投疏落,市場莊家「可能」偷懶,沒有盡量令到該備兌證價格反映正股真正價值,故出現負溢價。
(2)市場預期正股股價快將回落,這負溢價僅是短暫現像,故吸引不到大戶追捧。
筆者猜測市場莊家大都是非常勤力之人,故因偷懶令備兌證出現負溢價的機會不大。反而較可能是基於近期滙豐已累積頗大升幅,市場預期滙豐可能快將回落,因而趁機沽售此等備兌證獲利回吐,遂令備兌證出現負溢價。
筆者察覺,過往當大市快將上升前夕或大市快將高位回落前,備兌認股證的交投情況(有時)可提供一些先兆。
本文部份有關備兌證的資料,承蒙麥萃才兄提供。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