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搏擊:封閉政制危害美好生活

民主搏擊:封閉政制危害美好生活

香港民主發展網絡 陳慎慶

SARS讓香港人上了人生寶貴的一課。香港人一向以拼勁自豪,習慣在競爭中把對手比下去,爭奪社會資源去建立個人的事業和家庭。疫病使香港人體會到事業、家庭、親人,甚至個人的生命,可以在轉眼間消失無蹤。
愈來愈多香港人對日常生活中想當然的價值作出反省。沈祖堯批評自己過往巡病房時把病人視為一個個病症是錯誤的,他說:「今次這病給我們的反省,是我們不是醫病,而是醫人。」袁國勇希望香港人「從百年一遇的沙士災難中,徹底改變以往的衞生、飲食文化」,「將沙士危機化為契機」。在戰疫的過程中,香港人重新認識到無私、互助、關愛、犧牲等價值的重要。社會上不斷流傳着香港人重建鄰里精神,為抗疫無言付出的感人故事,不同的故事顯示香港人正反省一個重要的價值問題:甚麼是美好的生活?

疫病使香港人認識到個人與社群的關係不可分割,個人美好的生活與社群的福祉緊密相連。更重要的是,社會制度的優劣深深地影響着人能否享有美好的生活,從北京和香港的情況看到,政治體制是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政府官員決策失誤,造成的後果是家破人亡,社群承受經濟蕭條和失業的惡果。香港人對醫療人員抗疫的勇氣和無私的奉獻致以崇高的敬意,但不少人正進一步提出疑問:若非政府官員決策失誤,醫療人員根本毋須每天面對危機,更不會有醫療人員因而壯烈犧牲。筆者認為,在追思醫護人員、繼續戰疫之餘,香港市民應該把傷痛的情緒轉化為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

追求民主體制
不錯,香港人應該擁抱以人為本的價值,從疫病中學習良好的衞生和飲食文化,認識到個人利益和社群福祉互相關連,反思事業、家庭、親人和生命的意義。但是,假如政治體制沒有改變,個人和社群的努力恐怕只會作為補救政府官員決策失誤所造成的禍害而已。香港近日流行的說法「民間自保」,正反映香港人面對專橫而無能的政治體制的無奈。這也是為何香港人看到特區政府一方面呼籲市民共同抵抗疫病,另一方面卻加快通過《基本法》二十三條,感到心寒的原因。

香港人應該從反省生活中的價值和文化,擴闊到反省政治體制的問題。我們既要建立促進美好生活的價值和文化,也要挑戰危害美好生活的政治體制。面對着政府官員失去誠信仍能身居要職、決策錯誤不需負責,行政首長缺乏管治能力而不需下台的封閉政治體制,香港人是否仍然選擇默默忍受?抑或應該決心改變它,轉換為開放的民主體制,為我們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