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大家在看龍舟競渡之餘,當然不少得品嘗最應節的糭子。不過市面上各類糭子的材料,大多含有高膽固醇及飽和脂肪,對人體健康有損。到底怎樣才能在應節吃糭子之餘,又不會損害我們的健康呢?
圖:王子俊Model:Angela 場地提供:鴻星海鮮酒家
香港市面上的糭子種類眾多、造型各異,小至一口一個,到大逾二斤;口味更是五花八門,甜鹹葷素兼具,最常見的糭可見裹蒸糭、鹹肉糭、鹼水糭和上海糭等。
姑勿論款式如何變化多端,主要材料總不離不開糯米,糯米較不易消化,且油脂含量較高;若是鹹肉糭,材料還加入肥豬肉、燒雞燒鴨、鹹蛋黃等高熱量食物,所以一隻普通的鹹肉糭,即含有四百至五百卡路里及十至十五克脂肪,熱量相常於兩至三大碗白飯。所以對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患者,以及長者均屬高危食物。
糭子的熱量隨着大小和內餡不同而有所差別,除常見的鹹肉糭外,另一港人最常吃的鹼水糭,含熱量約為二百至二百五十卡路里;而看似健康素食的豆沙糭,在製作過程中以豬油先炒豆沙,令熱量大增,一隻豆沙糭含八百卡路里,比鹹肉糭還要多。
想吃得有營又健康,營養師建議,不要每餐都以糭為主食,同時也不可忽略了其他食物,如蔬菜水果的等高纖維食物的攝取,否則會造成消化不良、腸胃不適的情況。應該以「三少一多」為大前提,以少油、少鹽、少糖和多纖維為原則。一般人每天最好不要吃多過兩隻糭,並且吃時最好另加青菜,以增加纖維的攝取量。
吃糭時,高血壓患者需注意用來調味的醬料,以免攝取過多的鈉,影響血壓。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糭,但要注意份量,由於糯米也屬於高澱粉質食物,一次過進食太多會影響血糖;而吃鹼水糭時,可改用代糖。如果吃完糭後有血糖偏高的現象,可以運動或步行來幫助控制。最後,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人不宜吃太多糭,因為糭被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後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荷。
若嫌市面糭子「無營」,大家亦可以自製「有營」糭子,餡料可改用蓮子、果仁、瑤柱等材料代替,以減少熱量吸收,再多吃些蔬果和清湯,以達致均衡飲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