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很多地區的樓宇後巷和私家街,都是布滿垃圾、蚊蟲為患的衞生黑點。港府計劃發動市民進行互相監察和檢舉,成立「鄰舍衞生隊」監察後巷及私家街的衞生情況,一旦發現衞生出問題,即向民政事務總署報告,以便港府有關部門跟進。
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表示,內地也有居民互相監控的「街道委員會」組織。不過,這個組織有政治任務,而港府計劃的「鄰舍衞生隊」則僅止於清潔社區的層面,只要這類組織不會發展成為帶有政治監控的組織,市民則毋須擔心有關組織會危害個人自由。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難以估計「鄰舍衞生隊」的成效,因很多港人都抱着「怕麻煩」的心態,擔心惹事上身,或會怯於向港府舉報弄污環境或亂丟垃圾的「隔籬鄰舍」。他又說,港府在私人地方執法仍有一定困難,有時流於執法不嚴,如果一方面要求市民主動作出檢舉,另方面又未能有效解決市民所告發的污染問題,便很難再叫市民去支持港府、主動舉報衞生黑點。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表示,要改善社區的衞生環境,有賴居民的廣泛參與。因此,港府計劃針對後巷和私家街的污穢情況,發動相關的居民、住戶、店舖東主,參與成立「鄰舍衞生隊」,監察自己所屬社區的衞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