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某天中午的一個飯局,筆者曾與友人談論港股後市的去向。席間大部份都認為恒指有機會創新低,下試8000點的水平。他們還研究應該怎樣利用期指期權策略去賺取利潤。當日世衞尚未宣布撤銷香港旅遊警告,恒指亦在9000點水平附近徘徊。
筆者當時認為,不要把港股看得太淡,原因是那時壞消息已經出盡,俗稱是「衰到貼地」。雖然不排除仍然會有壞消息陸續出現,例如在非典型肺炎影響之下的第二季香港失業率相信會進一步攀升,而其他的經濟數據因有滯後效應,亦要在稍後才會公布。但這些壞消息已經早在股市預期之中,只要壞消息消失,港股便會有上升動力。
其次是他們似乎沒有考慮近期的滙率的變動,對於股市的利好影響。先不說聯繫滙率,美元在近日大幅貶值,便能影響在歐洲有大量業務公司。
要恒生指數大升或大跌,首先要注意一些如滙豐(005)、中移動(941)等大藍籌的股價,特別是滙豐的市值特別大,佔恒指市值三成以上,所以要恒指大升或大跌,滙豐總會有其影響力。滙豐分別在香港、英國及美國上市,但在美國的買賣只是預托證券形式買賣,成交始終不及香港及英國。
滙豐的市場業務,差不多是平均分散在美洲、歐洲及亞洲(特別在香港),香港散戶更習慣把滙豐看成香港股票,但歐美人士則會把滙豐看成英國股票。香港的滙豐是以港元作為交易單位的,但英國的滙豐卻是以英鎊作為交易價的,而在業績宣布之時,則是以美元結算的。因為歐洲貨幣幣值上升,在折換成美元之時,對於公司業績有明顯利好作用,這是其中一個令到滙豐股價堅穩的原因。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