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籲國人棄土地換和平<br>結束佔領巴勒斯坦

沙龍籲國人棄土地換和平
結束佔領巴勒斯坦

「你無法喜歡這字眼,但事實上這是佔領(occupation)──把三百五十萬巴勒斯坦人困於佔領區內。我相信這對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來說,都是可怕的事情。」這番話周一竟出自向來反對巴人立國的以色列鷹派總理沙龍之口,令全國大感驚訝,質疑他是否真的「轉性」,準備接納美國提出的以巴和平方案「路線圖」,以土地換和平。

以色列內閣周日通過「路線圖」後,沙龍周一與接受所屬政黨「利庫德集團」開會。被黨員詰難時,他語出驚人地首次用上右翼人士最討厭使用的「佔領」字眼,形容自一九六七年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駐軍控制巴人聚居地西岸及加薩地帶的局面。

「佔領」字眼右派大忌
「這(佔領)不能永無休止地持續下去。」沙龍反問:「難道你們想永遠留在(西岸城鎮)杰寧、納布盧斯和伯利恆嗎?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他這番話似乎呼籲以色列人結束佔領巴人土地,放棄土地換取和平;他表示會竭盡所能促成以巴雙方達成政治協議。
「路線圖」分三階段推動以巴和平,最終巴人在二○○五年立國。巴人堅持以西岸及加薩地帶全部土地為國土。
沙龍內閣周日通過「路線圖」,周一又說出這番話,均反映他改變了立場。過往他連只將一成三西岸及加薩地帶土地交還巴人的建議,也堅決反對,認為會危害以色列安全。
被指因應時勢作轉變
政治分析家希費爾形容七十五歲的沙龍「正處於人生交叉點」,指沙龍經常向他說:「在十年前,我不會這樣做,也不會這樣說。」另有分析家指沙龍從來不是思想家,只是個「務實派,因應時勢作出轉變」。

對「路線圖」14點保留
沙龍突然改變,也可能只是在美國和國際要求以巴和平的壓力下,所採取的權宜之計,尤其是巴人方面表明接納「路線圖」。事實上,以色列政府對「路線圖」提出了十四點保留,包括巴人必須先終止暴力,及臨時巴勒斯坦國不得駐兵等;而他周一的話也有為自己留下後路。
沙龍強調:「若巴人恐怖襲擊持續,將會發生甚麼事呢?沒事發生,巴人將一無所有。」他後來又指自己說的結束佔領,不就佔領土地來說,而是就巴人而言。但因應沙龍的說話,以色列外交部考慮准外交人員使用「佔領」一詞。

以巴領袖忽押後會面
沙龍原定周三在耶路撒冷,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阿巴斯舉行十日內的第二次會面,但周二以「技術原因」押後舉行;巴方指會在「四十八小時內」舉行。
預料沙龍將要求阿巴斯按照「路線圖」的規定,打擊境內的哈馬斯和其他恐怖組織,而阿巴斯則會要求以方中止對巴人的軍事行動、凍結興建猶太殖民區。
MSNBC/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