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心得:由於近年機會及資源已買少見少,所以現階段我們應該集中去播種,若以「揠苗助長」的形式繼續經營下去,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香港只會出現短期的興旺,但最終問題仍不能根治。
隨着世界衞生組織撤銷旅遊警告,整個香港社會可以暫時鬆一口氣。從正面角度而言,香港的危機似乎暫時得以紓緩;然而,在這個緩衝時期,不論政府或社會各階層,都應該把握時機,檢討一下香港未來要走的路向。
今次「沙士」事件,除了奪去不少人寶貴的性命外,同時亦凸顯了香港經濟的弱點。
一直以來,香港是靠服務業帶動經濟增長,尤其是在金融及地產業走向下坡時,政府便一心希望透過旅遊業重振香港經濟。
表面上,香港似乎可透過行業多元化去分散過往只依靠金融地產為主要支柱的風險,但想深一層,其實都是離不開以服務業為主導,變相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中。「沙士」的肆虐,正好暴露了過份集中依賴服務業的弊處。
可能大家會覺得,香港現時正面對不少燃眉問題,如財赤、通縮、失業率高企等,但即使解決了短期問題,長遠而言,香港的路又應該怎樣走呢?因此,目前政府應該在處理急務同時,需要重新制訂一個長遠的計劃。
一向以來,香港的營商模式都是以快、狠、準見稱。只要一有機會,便一窩蜂走向某個行業。經濟起飛時,人人皆有搵錢機會,這種營商方法似乎尚可行,但觀乎近年經濟環境轉差後,這種舊有的營商模式,只會加快個別行業的商業周期(BusinessCycle)由高峯滑落,也即代表該行業會出現快上快落的情況。
由於目前經濟情況更不明朗,相信這個情況會持續下去。某程度上,一個股票市場就有如一個經濟的縮影。有時候,短線的投機活動可令交投暢旺,搞活整個股票市場,但與此同時,市場需要一些有長遠投資價值的股票,以支持整個股市健康發展。所以,在搞活短期經濟活動的同時,長遠經濟發展是不能忽視的。
提起「長遠發展」,大家不約而同會重提發展工業,但持反對意見亦不少。原因是若果香港大搞工業,除了成本問題外,最重要的是要再從零開始。
無可否認,若要重新振興工業,所花的資源及時間絕對不少,對於一直以服務業為主導的香港,可能要用數倍力度,才能搞出一番成績。但我認為,搞工業與否並不太重要,反而是要學習搞工業的耕耘精神,以長遠成果為目標。
上文提過,香港一貫的營商模式,其實是着重收割,而鮮有集中耕耘,現在新一代正在分享過往的成果。由於近年機會及資源已買少見少,所以現階段我們應該集中去播種,若以「揠苗助長」的形式繼續經營下去,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香港只會出現短期的興旺,但最終問題仍不能根治。因此,非典型肺炎危機雖然好像已暫時告一段落,但香港的經濟相信仍需要一段較長時間始能回復舊觀。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