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着非典型肺炎疫情逐步減退,市民開始回復正常生活,中文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在本月中表示仍會避免外出、到人多地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不讓子女上學的市民比例,較四月初時減少兩成至五成。但不滿政府抗疫工作的受訪者,仍高達七成四。
中大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學及生物統計學中心昨發表第二輪市民在「沙士」下的行為報告,調查分別在四月一、八、十一、二十四日及五月十二日進行,共有八百多人受訪。
由於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在五月中的調查,有四成五受訪者相信「沙士」是致命的,較四月初上升三成;與此同時,以為有藥可醫的受訪者,也由四月初的六成六,減少至五月中的三成六。
在五月中的調查,分別有七成受訪者認為探訪醫院或在內地很大機會受感染;不過,憂慮在辦公室及戲院中招的受訪者,則減少一半以上。
日常生活方面,在五月中表示會避免外出的人,較四月初減少三分一;稱會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及拒讓子女上學的人,也減少一半至約一成七。
該中心主任劉德輝昨在記者會表示,調查顯示市民害怕、憂慮受感染的情況已開始緩和,但並沒有放鬆預防工作,因四及五月的調查,七成三、八成五及九成六市民表示,有消毒家居、戴口罩及經常洗手,市民似乎已有與病毒在較長時間共存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