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外界一直批評政府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意見匯篇分析粗疏,歪曲民意,但政府仍拒絕重新分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公眾意見匯編研究組」學者寧願犧牲公餘時間,在數以萬計意見書中,找出遭政府「埋葬」了的珍貴數據,正如他們所說,研究組只是想還民意一個公道。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公眾意見匯編研究組」成員包括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系講師陳素娟、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趙維生、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附屬學院講師蔡世增、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則擔任義務秘書。
研究組除了在財政上得到基本法二十三條關注組小量支持外,其他就靠學者自掏腰包及貢獻寶貴時間。他們請了十多名學生,由今年二月開始,歷時三個月埋首於十九冊意見匯編中,希望重新「發掘」遭政府忽視、甚至埋葬的數據。
研究組發現,原來商界、勞工、社區團體意見書最多支持立法,但宗教團體支持立法意見不足一成,反對意見有九成一。若果以意見書長度代表是否有質素,不超過一頁的意見書有五成五支持立法,反對只有四成二,但若果意見書有五頁以上,反對意見竟高達七成三。他們又發現,原來海外英文意見書,有九成七反對立法。而隨着諮詢期愈後,政府收到的反對意見就愈多。
陳健民形容自己有時看到一些意見書,「真係『戥』啲市民肉緊,寫成十幾二十張紙意見,最後竟然變成一係贊成、一係反對!」鍾庭耀也認為,現在看來,政府對諮詢分析十分粗疏,若果再詳盡研究:「政府可能今日先可以公布報告,再詳細啲考慮,先提出立法建議,咁樣可能較為適當。」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