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反對以消費券補貼旅客 - 盧峯

蘋論:反對以消費券補貼旅客 - 盧峯

是的,香港的確需要盡快吸納旅客來港;是的,香港實在需要盡快重振旅遊業等受SARS損害最嚴重的行業。但是向入境旅客派發三百元消費券卻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反而會帶來大量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及其他問題,並且牽涉大筆開支。我們希望特區政府不要因為急於振興旅遊業而藥石亂投,把公帑耗在沒有效益的措施上。

相關旅費大減價
香港之所以成為旅客的「禁區」、香港旅遊業之所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是SARS疫情令香港成了一個「不安全」的地方、成了一個令旅客不安心的地方。現在香港的疫情雖然有所紓緩,但疫症的陰影、旅客那份不安心感覺依然未消除。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特區政府向旅客派發幾百元的消費券,也不可能令歐美或日本等地的旅客大批回流。事實上對這些旅客來說,購物消費的地方多得很,他們怎麼會為了區區幾百元消費券而到一個「不安心」的地方旅遊呢?
而且,香港的機票、酒店、餐飲以至零售商已因為本港旅客大幅減少而減價及提供種種折扣優惠,即使是五星級酒店的房價也比以前下跌一半以上。這樣的折扣及價錢,對願意「冒險」來港的旅客來說已非常具吸引力,政府有甚麼需要額外提供幾百元的消費券作補貼呢?

可引發大量爭議
此外,提供消費券更可能引發大量的爭議及麻煩。首先,要劃定哪些旅客可以拿消費券已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若果按照代表旅遊界的立法會議員楊孝華先生的建議,只向乘飛機來港的旅客發出消費券,那無形中等如把旅客劃成不同等級,令他們受到不同的待遇,結果將令主要從陸路、海路到香港旅遊的內地旅客大感不是味兒,甚至有被歧視或「待薄」的感覺,這對香港旅遊業的發展不是弊多於利嗎?但若果所有旅客都有資格取得消費券,那特區政府的支出可能高達數以十億元計,特區政府能否負擔這樣龐大的額外開支呢?市民又是否願意特區政府拿數以十億元計的公帑補貼旅客消費呢?
更何況印發及核實消費券這種「貨幣代用品」涉及大量的行政程序及安排,既要提防偽冒、黑市轉售圖利、詐騙等情況,又要處理流通過程中種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像這樣耗費大量財力人力而收效少的措施,我們是不贊成的!
(圖)政府擬向乘飛機來港的旅客派三百元消費券,有歧視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