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與內地專家成功找到預防非典型肺炎疫苗試劑,正在猴子身上試驗,預計半年內完成動物試驗。但本港專家強調,為安全計,不能急於進行人體測試;對於能否在短期內應用,所持態度是「不要抱不切實際的期望」,反而要依靠維持個人及環境衞生,來預防年底可能重臨的「沙士」疫潮。 記者:梁洵瑜、陳廣慧、鄭豐俊、譚暉
【本報訊】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昨日表示,歡迎兩地專家研製對抗沙士的疫苗,希望盡快得到好消息。但任何在本港使用的疫苗必須通過一系統測試,證明其安全性、品質及效用均符合標準,才可註冊為疫苗。此外,昨日本港續有一名護士感染沙士,另有一名四十五歲男子因染沙士死亡。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聯同廣州醫學院院長鍾南山、上海復旦大學醫科學院聞玉梅教授研製疫苗,已成功過濾出可作為疫苗試劑的「滅活的非典型肺炎病毒分子」,現正進行動物測試,但在未確定試劑對人體是否有效或有害前,不會急於進行人體測試。
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教授表示,找到試劑是開始研製疫苗的重要一步,但現時只在猴子身上試驗,一般研製疫苗需時以「年」計算,故對於有報道指可在下月研製出來,他不作評論,只表示「不要抱不切實際的期望」。
另一研究人員微生物學系副教授管軼相信,動物測試在半年內初步完成。但《大公報》昨日報道指兩地專家受國家衞生部委託,希望在下月十日前將疫苗研製出來。
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解釋,一般疫苗研究工作需時數年,甚至更長時間,除需要通過動物測試後,也要進行複雜的人體測試。因為不能注射病毒入人體作測試,只能在實驗上確實疫苗安全後,才為人體注射疫苗,觀察有注射疫苗與沒有注射的兩個組別,在一段時間、或經過下一次病症疫潮後,比較兩組感染率才可證實疫苗是否有效。
不過,醫療界擔心冬天可能再度爆發沙士,疫苗不能在冬季前研製成功。傳染病醫生勞永樂認為,要預防下次爆發,只能靠加強個人衞生、控制醫院感染及監察社區高危區,如安老院、疫廈及邊境人流。
此外,有專家擔心本港除沙士外,還受到禽流感威脅,尤其是年底禽流感高峯期,雖然兩者混合的機會不大,但若兩者同時爆發,港府根本無法應付兩者所帶來的損失,故政府應認真考慮本港是否停止活雞供應和中央屠宰,以及加強環境與個人衞生條例的可行性。
醫管局內部通訊「抗炎日訊」中提及,在六、七月流感高峯時,因流感表徵與沙士相似,令入院個案上升,要求同事作好準備,面對較難分辨的流感與沙士個案,以及小心預防感染。
至於本港昨日新增的個案是一名明愛醫院護士,醫管局高級行政經理劉少懷表示,該名護士是在醫院宿舍染病,院方已隔離宿舍同層員工及其工作病房的病人;死亡個案則是一名四十五歲男子。
現時本港有一千七百二十六人證實染病,十一宗懷疑個案,包括一名北區醫院醫護人員;現有一百零九人留院;另有七十四人正在療養,準備出院。
新增有居民染病的大廈就只有明愛醫院護士宿舍懷愛樓,懷疑「疫廈」就多增了大埔汀角路石散頭角村一百零三號碧翠花園C座。目前證實有感染個案的大廈共有兩幢,有懷疑染病個案的大廈則有五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