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在上周五突然撤銷對香港、廣東的旅遊警告,好消息傳來,讓梁錦松樂不可支地到蘭桂坊「蒲吧」,還接受兩位洋妞的香吻,董伯次日又風騷地上街購物,還同記者說笑。香港許多市民也脫下口罩,重展笑容,上茶樓商場消費購物。星期六晚上在大球場舉行的《1:99音樂會》,眾歌星與到場觀眾也彷彿浴火重生似地洋溢歡樂氣氛。
筆者生性既疑且慮。世衞的好消息來得太突然,使一向對擁有權力者抱置疑態度的筆者,不免懷疑香港與廣東是否真的合乎世衞撤銷警告的資格。若不是,只是疫情稍緩而病毒未絕迹,世衞撤銷警告只是受政治或金錢力量推動的結果,那麼筆者就難免有所慮,所慮者是擔心沙士疫潮會第二次襲來。儘管筆者同所有香港人、廣東人一樣,極不希望見到這事發生。
世衞的撤銷警告不僅突然,而且帶戲劇性。因為幾天前,世衞還說短期內不會撤銷警告。而撤銷警告三個條件中的「留院人數少於六十人」的規定,直至上周四,香港留院人數還有一百四十人。但突然間,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說誤解了留院病人的定義,實際上香港留院治療的病人只有五十九人,比世衞定下的標準少一人。於是,世衞也不作查證,就宣布香港合乎條件了。接下來第二天,香港也那麼巧合地宣布當天是零感染。這變化太戲劇性,楊永強說「僅少一人」這數字「不是做出來」的,更讓人產生「此地無銀」之疑。
至於廣東,也只在幾天前,世衞還對廣東所報疫情的數字表示有所懷疑,對中國軍隊中的疫情數字也表示還要核查,又擔心疫情向農村蔓延。中新社發表對揭發中國當局隱瞞疫情的醫生蔣彥永的訪問,引述蔣說,「北京現在公布的疫情統計是可信的」,這一說法,已被蔣彥永現居三藩市的女兒蔣瑞否認,她說,她父親從未判斷過官方數字是否準確。
世衞何以從懷疑到相信中國的數字呢?何以不作核查就相信香港留院人數的戲劇性急降呢?玄機就出在中國副總理吳儀向香港記者說的一句話,她說關於世衞撤銷香港的旅遊警告,「沒有問題,中央政府會全力推動。」本來,撤銷警告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香港本身做好防治工作,達到了世衞的三個條件,世衞自然就會撤銷警告。何須中央政府推動?中央政府又能夠如何推動?吳儀又怎知道「沒有問題」呢?
星期六《蘋果日報》發表的張華的「新聞解讀」透露,「在宣布撤銷粵港旅遊警告前幾小時,世衞宣布成立一個二億美元的基金,主要用來幫助中國對付非典……世衞解釋,成立這個基金是因應不少在中國設有分公司的大企業的要求」。
由於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發生非典,使外國許多大企業的主管、設計師、工程師不能親到中國的分公司與生產線聯絡,影響了大部份設在廣東的工廠的生產大計。吳儀的「全力推動」,正是要這些大企業出錢成立基金,並由副總理出頭向世衞發揮政治影響力。缺乏經費的世衞在政治、經濟的影響下,於是急急作出撤銷旅遊警告的決定。然而,這個由中國政府「全力推動」的決定,正潛藏着疫潮再次爆發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