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氣勢之盛出乎意料,由於筆者客戶絕大部份不買賣衍生工具,因此近期表現其實頗佳。心情不好,主要是太多人不明遊戲規則,不明白股份沽出後再升是十分平常,如果強行干預,是會影響筆者表現。權衡輕重後,決定了與部份客戶好心分手,在不信任的基礎下合作,只會累人累己。
另外,為求清靜,也不再接聽非客戶的查詢,以免一兩個輸打贏要的無謂人投訴,困擾自己的心情。始終投資決策,往往是剎那間的事情,清醒的頭腦是十分重要。
最近反覆思考投資的策略,參考了一些書籍,其中有一個方法頗值得採用。投資者應首先限制了自己投資股份的數目,譬如說是15隻,在所持股份數目到達15隻之後,每次發現了新的入市機會時,一定要強迫自己放棄其中一隻舊有的股份,才可以買入新的股份。
換句話說,買入股份的考慮,不再只是個別股份的值博率,而是股份之間相互比較的吸引性,這個策略可以確保自己不太濫於買賣之外,亦會確保資金停放在質素最好的一籃子股份。
一般小投資者子彈不多,可能只買兩三隻,不過亦可以運用相對值博率,去令資金發揮更高效率,筆者早前便是放棄了萬順昌(1001),而去主力博重鋼(1053),事後證明是正確。
目前氣勢如虹,最具吸引性的股份,其實還是太平洋恩利(1174),新加坡的子公司,昨日在近千萬股的成交下再升10%,香港的母公司繼續在低成交下整固,表面看兩間公司估值相距不大,可能只是純粹子公司追落後,但母公司的加工業務才是強勁增長點,今時今日香港的市場效率,怎說也應勝過新加坡。如果能夠沽子公司買母公司,自然是最安全,但沙士已不是陰影下,現水平便十分吸引。
當然有讀者嫌悶,不過投資目的是贏錢,不是如郵票古董講求花款,財經版天天推介,在實戰上根本不合適。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