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 曾淵滄博士
沙士感染數字在下降,現在來談論疫後重建應該是適當的時候。
重建甚麼?
重建經濟?重建衞生?
經濟、衞生又是彼此相關的,因此可以一併討論。
先談衞生,儘管至今我們仍然不很清楚沙士的傳染與衞生條件有多大的關係,但每一個人在直覺上總是覺得衞生條件高一些,沙士的傳染機會會比較小。儘管充滿舊樓,髒里髒骯的深水埗並不是沙士重災區,但是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家居附近的環境能令人感到舒服,感到更加衞生。
疫後,如果有外國新聞攝影隊到市區舊樓的後巷拍一小段片子,播放於新聞片上,儘管世衞解除旅遊警告也吸引不到外國人來香港,也無法阻止外國人歧視來自香港的人,包括商人。如果旅客不來,香港商人不外出,香港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香港的破舊建築也將重新裝修了。
全面維修舊樓是比拆了重建好,一來市區重建局沒有多少錢搞重建,二來重建搞得多,屋價會再大幅下跌,現在香港的樓宇已經供過於求,不能再拆舊樓建新樓,拆一幢四層樓的舊屋,再建一幢四十層的新樓,居住單位會激增十倍,市場怎麼承受得了?
全面維修舊樓可以很快地製造就業機會,市區重建得經過漫長的收樓、搬遷、畫圖,才開始為建築業提供空缺。
重修舊樓要錢,誰付?除非強制發出維修令,否則業主沒多大興趣搞維修,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的舊樓,重修更是難如登天,非常非常難找到足夠的業主願意付錢維修商業價值已非常低的舊樓,因此,為了重建香港市區的面貌,為了提供大量工作空缺給失業的工人,政府是應該贊助這筆經費。
如何贊助?最理想是一對一的資助,即業主付一元,政府付一元。可立法規定,不論有沒有業主立案法團,只要百分之七十五的業主同意,就可以重修該幢樓宇。政府贊助百分之五十經費,餘者由業主攤分,不交者由政府告上法庭,申請破產令,然後充公該公寓拍賣還債。
市區舊樓經過翻新維修後,面貌一新,這時候梁錦松的振興經濟委員會就可以將香港的新面貌介紹給外國人,讓他們放心前來,許多搞市場促銷的人都知道,如果某一個品牌在消費者的腦中已經變壞了,宣傳廣告再多也改變不了消費者的印象,必須重新包裝,以新的面目出現於消費者之前,這就是為甚麼我認為疫後重建,第一個要做的就是香港市區舊樓的維修、翻新。
政府花這筆錢是值得的,這筆錢可以製造就業,可以改善衞生環境,可以改變外國人對香港的觀感,從而達到促進經濟的作用。
港府赤字如此嚴重,去哪裏找錢?我覺得一個可能性是停建政府總部,將建政府總部的錢用來維修舊樓豈不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