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暨政經所助理教授 梁文韜
自從非典型肺炎疫情擴散後,台灣島內亂象叢生。綜觀過去接近兩個月以來中央及縣市政府的防疫表現可得出以下觀察:
一、政府及媒體營造過於樂觀的氣氛,對危機警覺性不足。第一個病例早於三月十四日便出現,勤姓商人及其家眷相繼發病,及後中鼎員工亦受感染。政府卻遲遲未有像新加坡及越南一樣成立專責委員會統籌協調防疫工作。當各國認真面對疫情時,我們仍在誇耀三零紀錄。行政院直至和平醫院爆發集體感染及封院事件後才在四月二十八日成立因應委員會統一處理防疫事宜,但除了說重話以外,並沒有提出前瞻性政策。
二、各防疫單位協調不足:首先,當疫情已於全球發酵時,台北市衞生局局長邱淑媞及中央衞生署署長涂醒哲為應否將非典型肺炎列為法定傳染病吵作一團。其次,新竹市長與里長帶頭拒收和平醫院病患及雲林居民抗爭顯示中央與地方溝通不足。另外,口罩及防護衣分配失當,顯示前線「作戰」單位與政府單位之間缺乏溝通。
三、政府對內對外政策不當:首先是政策搖擺不定,特別是在如何處理疑似及可能病患上,要採取集中或分散的模式處理,若採用現在的分散措施,大家所擔心的是設備比較落後的醫院是否有足夠能力處理這些病患。其次是對外政策過當,如強制隔離途經感染區來台之人士,政策過當的後果只令該等政策難以實行,又或者是因確實執行而付出過大代價。
四、政策執行漏洞百出:據資料顯示,到四月底居家隔離通知單,才發送不到一千張而已,若加上四月中旬以後,到和平醫院及仁濟醫院就診的一萬多名民眾,算起來實際接受居家隔離人數,還不及目標隔離人數的十分之一。
五、政府對民眾的教育不足:直到四月初,我們從政府所得的訊息主要是「SARS與『匪諜』都來自中國,全民的努力,在台灣其實SARS比『匪諜』少」,政治化的宣導教育不但缺乏教育意味,更引發不必的爭論。政府應透過媒體向民眾加強宣揚防疫訊息,並應特別向校園及住宅區宣導,以防校園及住宅區大規模集體感染。
處理危機的最佳方法是作最壞的打算並作出恰當準備,可是台灣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之薄弱,實在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