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五月十二日是國際護士日。香港醫院管理局舉行隆重典禮,據說是要向醫護人員致敬,表揚他們前仆後繼對抗肺炎病毒。
但醫管局真正表揚的卻是一位前護士。局方代表林崇綏致詞時說,那位前護士聽到醫護人員防毒衣物不足,憂心京京,馬上致電美國各地朋友,託他們張羅口罩等等,盡快寄來香港送到醫院去。林崇綏又說,那位前護士為善不喜張揚,告訴他要「低調些」;但他顯然忍不住要高調揚善:那位前護士就是董建華太太趙洪娉。
主禮嘉賓趙洪娉聽到這裏,給自己的善心感動得哭了起來。報紙說她哭得「嘴都扁了」。護士日典禮於是變成一闋趙洪娉頌歌。
從前,廣東有個縣令愛人奉承,無論頒布甚麼政令,手下都交口贊譽,他才高興。衙門有個隸卒明白他的心意,有一次侍從左右,故意低聲跟其他人說:「凡居民上者,類喜人諛(都愛聽諛詞),惟阿主不然,視人譽蔑如耳(我們大人卻看不起諛詞)。」那位縣令聽到了,十分高興,招那隸卒到跟前說:「嘻,知余心者,惟汝良隸哉!」從此那良隸就特別得他照拂(《賢弈編.應諧錄》)。林崇綏以後當然也會備受倚重。趙洪娉的「低調」,和廣東那縣令「視人譽蔑如耳」一樣。
趙洪娉為自己打幾個電話的善舉熱淚橫頤,可見這類善舉對她來說已是大情大義了。但她的朋友究竟張羅得幾個口罩,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董建華政府有三千億元儲備,醫護人員的防毒衣物卻要民間募捐。醫護人員因防毒衣物不足,至今已有四百人染病。電台不斷傳來護士的哭訴,說當局拒絕給她們完善的防毒衣物。有防毒衣物生產商更指出,當局示意他們用便宜材料。然則趙洪娉弄來的口罩到底有沒有用,我們也不知道。
唐朝開元年間,玄宗皇帝念守邊將士辛勞,叫六宮製棉衣送到邊疆。一名士兵在棉衣裏找到一首詩:「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着棉。今生已過也,重結後生緣。」這件事傳聞宮中,玄宗找到作詩的宮女,就把她嫁與得詩的士兵,成就了一段佳話。「邊人皆感泣」。開元之治媲美貞觀,原因不難明白(《唐詩紀事》卷七十八)。
現在,趙洪娉給醫護人員送衣物,感泣的只有她自己。其中治亂的道理,應該也不難明白,只是林崇綏之流高官不可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