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息環境受熱捧 認識債券的特質

低息環境受熱捧 認識債券的特質

香港銀行存款利率近年持續處於低水平,令息率相對較高的債券產品需求急升,一些本地公營機構最近亦相繼推出不同年期的零售債券,供散戶認購。債券其實屬於「固定收入投資」(FixedIncomeInvestments)項目的一種,具有低風險及回報穩定等優點。一直以來,本港的債市不算活躍,也沒有二手市場可供散戶參與,但反觀美國,固定收入投資市場的規模原來比股票市場更要龐大。截至2002年年底,美國債券市場的總市值為20萬億美元,遠高於美股市值的12萬億美元,港股市值更只有4,500億美元。

除各類債券外,美國債券市場更有其他如存款證或商業票據等產品可供選擇,投資者可在二手市場自由買賣,過程如投資股票一樣靈活方便。我們今期先為大家剖析債券的定義、類別及優點。
債券是由公司或政府發行的借款憑證。投資者買入債券,即是將資金借予發債機構。發債機構承諾定期支付固定金額的利息,並於到期日向債券持有人發還本金。至於債券息率則往往以本金的某個百分比計算。
例如持有一張面值10,000元的債券,息率為5厘,到期日為2010年3月。即表示在到期日前,持有人每年可收取利息500元,並於債券到期時獲發還本金10,000元。
某些債券附有可提早贖回的條款,意指發債機構擁有可以在債券到期日前向債券持有人贖回債券的權利。此外,有一類債券名為「零息債券」,本身並無票面息率,一般會以票面值之折扣價發行,到債券到期時,發債機構會以票面值贖回債券,投資者所賺取的,便是折扣的差價。

須兼顧評級
在本港,債券產品的選擇相當有限。反觀美國的債券市場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備有不同國家、機構、貨幣、年期、信貸評級的債券,以切合投資者不同的需要。其中最為港人認識的,相信是統稱為「國庫券」的美國政府債券。此外,一些美國聯邦及政府代理機構亦有發行債券,如聯邦房屋貸款銀行(FederalHomeLoanBank)、美國聯邦房屋貸款協會(FannieMae)等,由於沒有美國政府的全面信用保證,其收益會較一般國庫券高。
此外尋求集資的企業亦會發行公司債券,以代替發行更多股票。有些公司債券更會在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掛牌發售,如買賣股票一樣。不過投資者需留意的是,假如債券在到期日前被沽出,投資者所能套回的金額,可能高於或低於已付之本金。
買入債券等於借錢予發債機構,若發債機構未能如期向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或本金,即屬違約,表示投資者會有虧損。因此,在挑選債券時,投資者應參考國際評級機構如標準普爾(Standard&Poor's)及穆迪(Moody's)給予債券的信貸評級。信貸評級愈高,表示發債機構違約的機會愈低,但債券的回報亦會相對較低。標準普爾所給予的最高信貸級別為AAA(穆迪為Aaa)。其實獲標準普爾評為BBB或更高級別(穆迪為Baa或更高級別)的,已屬於「投資級別」債券,適合一般投資人選購。而在BBB以下的則被視作「非投資級別」債券或「垃圾債券」,它們的利率雖然較高,但卻屬於高度投機性投資工具,發債機構違約的風險相對較高。被標準普爾評定為DDD或更低級別的債券,除表示不適合作投資之用外,更反映發債機構極有可能違約。

要知道債券應佔閣下投資組合的比例,不妨請教專業投資顧問。他們會因應投資者的特質、需求及投資目標,協助投資者定出債券應佔的比率,並選取合適類別的債券。
嘉信理財香港有限公司

以上資料僅為假設,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本文僅屬一般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推薦及法律、稅務及投資意見。有關個人之情況,閣下應諮詢閣下之律師、會計師、財務或稅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