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仍列疫區外商投資有保留

港仍列疫區外商投資有保留

【本報訊】港人抗炎戰役尚未成功。醫學界立法會議員勞永樂提醒市民,本港仍然在世衞的疫區名單中,撤銷旅遊警告只代表本港由最差的階段,進步到次差的階段。港府下一步應爭取連續二十日沒有新增個案,將本港由世衞的疫區名單中剔除。
根據世衞的定義,向一個地區發出「旅遊警告」,即是建議各地旅客延遲或取消到該地的不必要旅程;而「疫區」則表示該地區仍然出現本地感染個案。
勞永樂說,只要本港仍留在疫區名單上,外商一樣會對赴港投資有所保留,仍然影響本港的經濟發展。

須緊守五高危區
世衞解釋,是否發放旅遊警告,是考慮一個地區的「沙士」個案數量、本地傳染的模式,及最近期一宗輸出個案等多項因素。
勞永樂認為,世衞撤銷本港旅遊警告,主要是因為社區風險大大降低,這包括每日新增個案持續單位數,以及港府掌握每宗感染的來源途徑。但他說,港人不要掉以輕心,港府必須緊守五個高危地區:醫院、安老院、學校、個別危險樓宇(如榮瑞樓)及邊境檢疫的疫情控制,否則只要一處失守,本港隨時會再爆發社區感染。
世衞總部發言人說,香港疫情的高峯期已過,目前也看不到疫情會出現重大變化。發言人又說,據目前的情況,向本港重發旅遊警告的機會不大。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提醒,港人仍要顧及個人衞生、經常洗手及戴口罩;特別是出現發燒及有上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傷風感冒)的人,更要戴口罩。「香港好難再承受一次咁嘅衝擊,大家唔好掉以輕心,好似喺擠迫嘅交通工具同升降機,有人打噴嚏,要避都避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