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呼籲香港人信任、理解及支持特區政府。同一日,民主黨宣布會動議普選特首及立法會。上述兩幕,不幸地完全對立。吳儀呼籲的,是一份無條件的愛,一般只存在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要人民對當權者有這份愛,恐怕不外兩個政治可能:或是全盤民主,人民愛政府愛得要死;或是一統極權,人民怕政府怕得要死。香港的體制,卻是非驢非馬,是故不予信任,難以支持。
毛孟靜
資本主義,講究開放流通,但「高度自治」仍然等如欽點,雖然總也帶出了理解,明白為何特區特首得事事聽老大哥的話,又或即使北京不說話,他也會得自行揣摩上意辦事。
對董建華政府的不信任,起初只是一份隱疾,但六年下來,由他一上任就急不及待推行母語教學,讓人覺得他急於展覽香港「很中國」,急於討好中央至今,那份不信任在在得到鞏固,落地生根,已成為香港的風土病。沒有信任,就很難談得上支持。
弄得北京領導人要不時出來挺董,確是辛苦了他們。但董氏在任至今確有一大功績,那就是因為他的顢頇滑稽,令香港人喜歡中央政府多過特區政府,令香港人支持中央政府多過特區政府。
這功績,相信董氏自己也是始料不及的。但香港人愛戴朱鎔基,心儀溫家寶,並不等如香港人寧取上面那一制。立法會內有少數的民選議員,香港已嘗了一點民主甜頭,在政治上,不可能走回頭路。與時並進的出路,是有普選。
由民主黨提出動議,自然又是另一場議事廳堂的政治騷。民主黨是誰?哦,是董建華自以為對着貓紙可以扮演率性街童,叫他們「繼續唱衰呀」那一黨。但請注意,劉慧卿及吳靄儀等,不屬於民主黨。
這班批判政府的人,統稱民主派。吳靄儀力數二十三條不是的畫面,深入民心。但,套用民間一款非驢非馬的理論,吳靄儀是沒資格批評政府抗疫不力的。
因為根據那個講法,民主黨派議員不可批評政府,因為講到抗沙士,他們又做過甚麼?依此推理,新機場大混亂、胡仙及短樁事件,以至人大釋法等等,這些人都沒「做」過甚麼,事發當兒卻是聲音多得很,都是錯了?
立法會議員的一個基本職責,是作為市民的代言人。還不久前,劉慧卿曾質疑政府抗疫不力,惹得楊永強大動肝火,不也曾有人認為劉質疑得不對?如果連講也不准,還指望議員「做」甚麼?而鄭家富示範私人單位廁所污水倒流算不算?李華明領高官去唱K倡消費又算不算?
事實是,任何政治人發起抗疫感人行動,甚至只是加入「紅衫魚行動」,都只會給叫做政治騷。民主派中人尤其給陷入「有權無責」的局面──就是輪不到你做甚麼。請記得,給董建華欽點入行政會議的,是曾鈺成與田北俊,不是李柱銘。
政局混沌中,也出現渾水摸魚一派,包括聽聞有以極度肉麻字眼公開歌頌董氏抗沙士出色的學者,及上述拐個彎低貶民主派,叫他們收聲的曲線擁董一族。這些人的目的,不外要拿着些官方好處,九七後換件唐裝,拋個媚眼等委任,等受欽點的人來欽點。
這種想法太犬儒?不。在混亂的日子,得緊記西儒艾略特的警世箴言:「智慧,會流失於知識堆中;知識,會流失於資訊堆中。」原文是問句,那份慨歎,就更濃重:「Whereisthewisdomwehavelostinknowledge?Whereistheknowledgewehavelostininformation?」
倒董之餘,該全民開始大張旗鼓,要求普選特首及整個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