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三項私有化,相信是單日的紀錄,私有化包括上實醫藥(8018)、晉利地產(220)及太平地氈(146),其中上實醫藥是創業板股份第一隻私有化。
上實醫藥分拆自上海實業(363),於99年11月於創業板上市,招股價為1.63元,當時最高價為2.75元,上實現建議以每股現金2.15元私有化上實醫藥,耗資約5.18億元。
私有化價格較股價高出15%,較資產值1.31元溢價64%,或相當於往績PE15.2倍,也即是回報率6.5%。
上實醫藥並非物業股,私有化不應以資產計,應側重於回報,雖然私有化價格還高於3年多前的上市價,但看來私有化目標在於策略,而非計較短期利弊。
在私有化上實醫藥時,上實亦公布收購上海實業聯合集團股權56.63%,均為國有股及法人股,上實聯合於上海上市,其收購總值8.17億元,相當於A股股價折讓50.58%,但較資產有6.57%的溢價,完成收購後,將售出紡紗、紡織及非核心業務,其業務將以生物醫藥相關業務為主,並佔聯華超市31.37%,已申請於本港聯交所上市。
上實早已表示出售非核心業務,近日已售出上海東方商廈權益51%,此類出售,實際是重組業務策略一部份,估計私有化上實醫藥也是配合策略。
上實醫藥上市以來,業績並不突出,較為吸引的,只是分拆上海家化上市,雖進行若干收購,都是國內藥廠為主,亦以現金進行,目前仍可應付,續有較大的發展,便要借貸及集資,上實醫藥交投並不活躍,集資較為困難,發展受到限制,上實資金充裕,又正在洽售上海基建項目,私有化也是為上實提供盈利來源,而收購上實聯合,往績回報亦達6%以上。
上實聯合的業務,除超市外,大部份與上實醫藥相似,未來的發展,或會將上實醫藥注入上實聯合,以成為生物醫藥旗艦,日後兼併國內企業時,將更為方便。
上實的私有化及收購,耗資13.35億元,相對於出售基建可套現50億元,並非大量投資,而且回報遠低於基建的保證回報,基本條件仍未明顯改變,但既然開始活動,相信還有策略性計劃在進行,而投資價值仍未可提高,暫應觀望。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