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息壓力大<br>投資名言:歐洲債券具升值潛力

減息壓力大
投資名言:歐洲債券具升值潛力

歐洲央行的利率政策一向猶豫不決。過去兩年,基於通脹率經常高於目標水平,因此歐洲央行並無完全跟隨美國聯儲局的減息步伐。不過,近期歐元持續呈強,除了會嚴重打擊區內的出口競爭力外,亦會遏抑入口物價,通脹率於短期內極有可能會因此而大幅回落。

由於區內經濟增長自去年第四季起已明顯減慢,當中最大經濟體系的德國,基本上已陷入衰退邊緣。估計在未來一兩個月之內,歐元區將有高達半厘至四分三厘的減息空間,而十年期長債息率則有機會跌至接近歷來的最低水平。

滙率政策存分歧
歐洲央行於月初並無把握機會提早減息,只表示需要觀察更多數據才能作出決定。可是隨後的數據卻顯示,德意荷等三個成員國的經濟於首季已出現負增長,加上歐元於其間進一步轉強,事態發展不但凸顯了央行「落後於大市」的形象,而且亦令其錯失了重拾息口決策主動權的大好機會,未來時間惟有加快減息步伐,才能挽回一點威信。
美國財長斯諾連番暗示會容忍美元弱勢,反映華府正意圖借助貨幣貶值來剌激國內出口增長及對抗通縮威脅,以確保經濟會趕及在大選年﹙即2004年﹚之前復甦,增強布殊總統角逐連任的氣勢。
另一方面,歐元區及日本在過去多年以來,並沒有積極地推行結構性經濟改革,華府現時容許美元轉弱,不排除其目的是要迫使兩地加快改革進度,不能再倚靠滙率政策來維持競爭力。
歐洲財金官員對歐元呈強意見分歧,小部份人竊竊自喜,對滙價終於重返「起步點」表示歡迎,認為這是歐元區的成就,象徵歐元已被滙市廣泛接納。不過,大多數人卻明白到,滙價持續偏強,其實並不值得高興。歐洲若要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不但需時,而且亦不會得到選民歡迎。由於各成員國政府有協議不能隨便增加財政開支,因此短期內隨着區內經濟進一步惡化,歐洲央行不但有壓力要大幅減息,而且最終亦有進場干預歐元升勢的必要。

環球經濟乏動力
問題是,環球經濟仍缺乏增長的動力,又有哪一個經濟大國會願意獨力承擔強滙價所帶來的負累?
早前為了伊拉克問題,以德法為首的「舊歐洲」派系,與美英兩國以及其他歐盟成員國之間,關係已出現了裂痕,未來滙市波動若進一步擴大,勢將為環球政治帶來新一輪爭拗。與此同時,美國現時已有能力左右伊拉克的產油政策,暗示另一主要國際「貨幣」──石油,亦會是未來金融市場及地緣政治波動的導火線。滙價波動,間接會加重企業的對沖及生產成本,與通脹及通縮等問題,同樣可以對國際貿易構成潛在的負面影響。

復甦前景未明朗
年初以來我經常強調,環球經濟已進入了低通脹年代,加上短期復甦前景未明,因此適宜以優質債券作為投資組合的核心成份。美國國庫券孳息近日已跌至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投資者可因應需要而減持套利。相反,歐元區復甦進程遠較美英落後,加上減息空間仍多,純以利率角度而言,區內的高評級政府及企業債券尚有一定的升值潛力。近期一眾歐洲債券基金均錄得明顯升幅,大部份是由滙價升值所造成,故此購入以美元作結算產品的投資者,須留意滙率可引致基金出現的額外波動,為穩健起見,宜先行訂下獲利與止蝕位。
潘國光‧服務投資研究經理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
如有疑問,歡迎傳真至29628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