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朋友詢問筆者,九鐵即將發行的債券是否值得認購?筆者的個人意見是:No!No!No!
去年筆者常在電台及電視節目中,建議投資者吸納當時推出的債券,例如早年按揭證券公司及機管局等發行的債券,當時推介的原因極之簡單,就是孳息率吸引。記憶所及,當時兩三年期的債券,回報有三四厘,但近日快將推出的5年期九鐵債券僅得3厘,真是興趣不大。
順帶一提,筆者察覺很多投資者常把票面息率與孳息率混淆,更誤將票面息率(CouponRate)當作為真正回報,這真是大錯特錯。因為孳息率才是債券投資者真正收到之利息,舉個簡單例子,滙豐控股(005)發行2018年到期之債券,票面息率為9.875厘,驟眼看似利息很高極為吸引,可是以5月19日的買入價139.75元計算,其真正孳息率僅得4.74厘,即投資者購入後可取得的利息回報僅得4.75厘,所以投資債券時宜分清楚票面息率及孳息率。筆者察覺孳息率這名詞頗為深奧,反而其英文名稱Yield更為簡單易明。
筆者為何對九鐵這次發行的債券興趣不大?以九鐵發行的5年期港元債券為例,票面息率為3厘,投資者可收取到的孳息率要視乎認購反應而定,若超額倍數高,則回報可能少於3厘,筆者估計孳息率可能為2.9厘左右。
假設投資大約10萬港元,每年可取得大約3000元,換句話說,5年共可收取大約15000元利息。但投資者需支付0.15%的申請認購費,個別銀行亦可能會向投資者收取存倉費、中途贖回費及代收利息費等等。各位切勿小看這些費用,有些真是頗高,例如某大銀行收取0.75%的中途贖回費,有些銀行則每年收取0.5%的代收利息費,本來這些費用勉勉強強仍可接受,但相對這張3厘票面息的債券,這些收費真是頗高。最終10萬港元的投資,5年共可收取的利息相信不足15000元,為這萬多元利息而要將資金縛着5年,好像不太化算。
部份讀者可能會講,既然認為3厘利息太低,何不考慮九鐵10年期債券,其票面息率有4.8厘,最後的回報可能亦會達4.7厘年息。
筆者欲問各位可知這次九鐵發行的債券是用甚麼貨幣發行?美元?歐元?No!是以港元發行,問題便是在這裏。
雖然(據聞)董特首曾經表示,在其任內將維持港元與美元掛鈎,可是今年是董生任期第6年(唉!我們已捱了6年啦),除非修改基本法,董生應尚有4年半「玩」。故在這張10年期港元債券到期時,董生亦已「光榮」卸任了,至於下屆特首會否仍維持港元與美元掛鈎,或是將港元與人民幣掛鈎,真是天知曉。筆者當然知道債券可中途贖回,但屆時人人都這麼做,你猜後果如何?故此,10年期港元債券,除了要考慮利率外,港元亦是另一重要考慮因素。
差不多寫完這篇文章,筆者突然醒起,董生好像曾經表示,在其任內不會對公務員裁員之類的承諾,但這承諾好像又不了了之。既然如此,豈不是連5年期的港元債券也……?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