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市開始panic,美國財長斯諾一句對美元滑落不感憂慮,市場人士便將之解讀為美國已放棄「強美元政策」?!前晚華爾街股市急挫,杜指跌185點、納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跌45.76和23.53,但相比歐洲主要股市,德法荷等跌超過4%(英國富時指數僅跌2.66%),可算溫和。
至於滙市更是波濤洶湧,歐元兌美元曾一度衝上1.1738的4年高位,英鎊兌美元亦高見1.6383,美元兌日圓曾試迫穿115不遂立即反彈至117水平,本欄早前建議可在115附近買美元沽日圓,若擺定order,115.10應可買到,立即有200點子利潤,不能說不爽者也。
未來數周,股滙市將會繼續大上大落,各自各精采,尤其是滙市,看情況還未至瘋狂地步,若以基本經濟因素來衡量,誰會買歐元、日圓甚至英鎊?那麼上述貨幣卻為何如脫韁之野馬,捉也捉不住?
筆者認為此乃「短期」之國策也。美元走弱符合美國利益之餘,目的有三:一是可望將龐大的經常帳赤字收窄和抗通縮;二是增添其他國家貨幣走強之壓力,迫使她們減息,可望刺激內需與投資;三是美滙跌至某程度,美元資產又變得吸引,拆彈、平衡、吸資一舉三得,誠高招者也。
作為投資?機者在目前境況又該如何取捨?短線只能買歐元,大戶不「局」它穿歷史高位1.1899誓不罷休,首個目標應在1.21水平,要買無妨,切記放「止蝕」;反而日圓和英鎊暫時不宜沾手,因兩者都是幫「莊」(美國),何況前者有干預陰影,後者周不時傳加入歐元區兼且樓價隨時「爆煲」!
商品貨幣呢?市場又細、又易受影響、對美國又毫無威脅,更是高處不勝寒,博來作啥?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