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長者的潛力

發揮長者的潛力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黃洪

每天當政府公布SARS的死亡數字時,均會強調死亡個案中有多少長期病患,及年齡的分布。死亡個案以長者的比例較多,而大多數長者均有長期病患。面對SARS,長者是高風險的一群,但卻絕非弱者。當然不同的長者面對SARS有不同的需要,需要社會的協助與支援,但另方面我們更應以正面的角度去發掘及應用長者的能力來面對逆境和困難。
在SARS剛出現及出現社區爆發時,長者出現焦慮及恐懼的情況。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於四月下旬的電話調查,六成長者表示害怕感染非典型肺炎,覺得彷徨無助。四月按動平安鐘的次數較三月次數上升約一成,當中不少長者均希望多點認識非典型肺炎,顯示由於初期對病毒及病情沒有認識,所以顯得焦慮。隨着有關SARS的宣傳增加以及感染數字的下降,這方面的焦慮及恐懼已經下降。
四月時,隨着感染及死亡人數上升,很多長者出現抑鬱的情緒。中大社工系與信義會舉辦的沉着應戰熱線中,來電者最多是獨居人士,傳媒的廣泛報道令社會氣氛低迷,令不少人覺得抑鬱,而長者個案中抑鬱的個案較多。加上SARS期間,鄰舍及義工的探訪減少,令孤老更隻影形單,加添長者的抑鬱。有部份不幸長者更面對親人或朋友因SARS突然的去世,加上在發病時未能探訪病者,帶來很多遺憾,失去親友帶來的傷痛亦因後事的處理簡化,哀傷未能完全處理。

較充份的心理準備
但我們亦不要忽視長者本身的優勢與能力。雖然香港曾有老人院舍要隔離,但長者並沒有出現如台灣和平醫院的恐慌,顯示香港長者的心理素質良好,能以平常心看待有關疾病。而不少長者亦開始恢復正常的社交生活:行山、下棋等,比起青少年復課更早出現,顯示長者有能力克服恐懼。
可以看到長者對生命及死亡有達觀及成熟的看法。其實只要生命有價值,死亡並不可怕。加上長者對孤獨有更深刻的體會,所以不少長者願意主動問候及關心親人或其他長者。而不少長者亦有面對戰爭、疫症的經驗,對生命的無常及大災難有更充份的心理準備。
中醫提出「扶正」的方法來提高自身對疾病的防禦,與社會工作提出要以「充權」的角度去發掘及應用長者的能力來面對逆境和困難實有相同觀點。長者有很大的潛力可以發揮去面對SARS,如發動長者擔任義工去服務及關心其他長者,由康復的長者去進行健康及生命教育,由患病長者要求應用中醫藥治療等,均是長者充權的行動。現時只缺乏發動、協調及統籌這些力量的機制,各分區的長者服務機構可考慮擔任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