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街上有一間好餐廳,已屬不易。新加坡的廈門街AmoyStreet上,一共有三間。
「發記」是我認為最上乘的潮州菜館之一。事先吩咐要吃魚生,老闆替我準備了一條當地人叫為「西刀」的魚。此魚活於深水,無菌。骨雖多,刀功好的話能切斷。肉很肥,像當造的鰣魚,最適合生吃。那種味道和日本的刺身完全不同,試過才知。
再來一尾魚,用菜甫茸來蒸,做法非常特別。白沙芋用豬油炮製,帶有葱花,又香又鬆化,都是在香港吃不到的潮菜,我去了汕頭和潮安,也找不到師傅做了。
另一間叫「家嫂魚頭米粉」,很多香港人都愛光顧,南洋東西也許有吃不慣的,但是魚頭米粉最受所有外地客人歡迎。
魚頭油炸過再拿去熬湯,也只有大排檔式的火候,燒出來的湯是乳白色的,非常濃,加上餵滿了湯汁的米粉,很可口。
與眾不同的是加進豬油渣,這是魚頭米粉的靈魂,沒有了它就不像樣了。如果你吃上癮,還可以叫店裏來多幾小碟豬油渣加入湯中,或就那麼吃,送啤酒,也是一流。
「老福建」從米芝律BeachRoad搬到廈門街來了,這裏的炒福建麵天下第一,我去了福建也沒吃過那麼好的。
福建麵與其說炒,不如說炆,猛火爆過後加湯上蓋炆之,上桌時還有些很濃的汁留在碟中,配料有很重要的大蜆,當地人叫「大頭」的,才夠正宗。其他有鮮魷、蝦、豬肉絲等等,當然也要用豬油炒,否則失真。
米芝律的舊址當今開的,自稱為真正老福建,在旁邊又開了一家叫「新福建」,都跟原來的黃氏家族搭不上關係,師傅也另有其人。開店舖,要是自己手藝高,就不必借用他人名譽了。「老福建」開在廈門街,只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