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年金通縮期有市場

理財智慧:年金通縮期有市場

香港比較少有年金(Annuity)這種產品,但現時通縮嚴重,市民的退休投資回報又不確定,因此,年金這種產品便會有市場空間,能夠滿足部份市民的退休需要。
假設打算在55歲退休,而預計壽命能達80歲,即退休後要有25年的生活費作儲備,而退休後假設每月要定額拿取一筆生活費,究竟在55歲之時,能夠容許支付之後25年的每月定額生活費,那筆資金要多少?這個問題,就是「年金」問題。

定時定額付款
現時香港有三數間保險公司有提供年金這種產品,但未算普及。年金實際上是一張保險公司與受益人之間的合約──受益人要預先付出一筆資金予保險公司,又或者定時定刻供款予保險公司一段時間,而保險公司便會承諾在特定時間(例如在受益人退休之時)按時給予受益人一筆資金。而這種定時定額的付款,可以是維持一段預先協議定的時間,亦可以是終身的(即受益人一天尚未離世,也可以定時收到款項)。
年金的好處,是能夠讓你知道在退休之後能拿回多少現金。如果把退休金投資在股市之上,最大的問題是不能確定回報。
如果處於通脹的年代,年金是沒有那麼容易令人接受,因為通脹會令到資產價格上升,而股票的回報會變得吸引。例如在90年代以前,要在股市賺取每年平均5-10%以上的回報,是可以做到的。但在金融風暴、911事件及美伊大戰之後,股市的回報大不如前,投資在股市的回報可以變成負數。這點從過往兩年的強積金表現可以看到。
正因為現時股票回報低,依靠股票投資作為退休保障,便變得不可靠。因此,部份人會考慮定時定額的年金計劃,作為較穩定的退休計劃。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