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快活的狗為繁榮而咳嗽

別讓快活的狗為繁榮而咳嗽

近日減少了細閱報章新聞,對於連月來盡是戰爭、疫症、死亡等令人看後戚戚然的消息,我選擇了避。然後,我訪問了林夕。一直以來,總覺得他的歌帶着宿命論色彩或無法解釋的悲情,他說:「宣洩完不開心的情緒,也希望能提供答案,或是反省。即使沒有答案,亦希望令人得到一種發洩,然後覺得沒甚麼大不了。」他認為這比逃避好,正如生老病死,避不了。也許,我要反省。

擁有是負擔
最近,他寫了一首歌詞,關於怎樣可以窮得快樂,在寫作過程中,他說可以反省。香港面對的困境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亦非我們可以完全控制,他一邊用筆在枱面上比劃出高高低低的曲線,「就算不能回復以前的繁榮,一樣可以活得豐盛。」沉思了一會,他繼續:「我們向來只懂得富貴地活,卻不懂快樂地活,我希望歌詞帶出要活得快樂的訊息。」想了想,沒錯,活得快樂最重要。

只是快樂不易,在林夕而言,壓力是快樂的大敵,獲獎無數,也帶來很大的壓力。「壓力並非來自沒有題材寫不出歌詞,而是怎樣才可以寫得更好,若非寫了這麼多年,亦不需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他的聲線突然一沉:「擁有原來亦是負擔。」

窮得快樂
但無可否認,壓力亦是一種原動力,而他正努力研究減壓方法,「為何我不可以將以往的作品當作不屬於自己?每日當自己是個新人去寫作?」縱使他現在還未做到,但正向此目標進發,尤其在兩年前因心理壓力對身體造成影響而一度入院,令他更明白到減壓的重要性。
他深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眉頭一皺,或者,他看到我滿臉疑問,他解釋:「處於憂患時,可以好強壯地生活下去,但安樂得太久,好容易會一蹶不振,抵受不了任何壓力。希望今次的非典型事件,能令大家在困難中迫出一點好東西。」想到他那首關於窮得快樂的歌詞,臨行前,他匆匆的寫下這兩句:「別讓快活的狗,為繁榮而咳嗽。」

記者:招佩珊
攝影:陳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