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在港爆發兩個多月以來,昨日首次沒有社區感染個案,世界衞生組織相信本港社區感染情況已近尾聲;但港人仍要留意醫院已成了病毒散播溫床,昨日三宗新增個案,全部在醫院普通病房感染,包括一名醫護人員及兩名病人。業界批評醫院管理局連簡單隔離及分流病人也做不到,根本是在空談醫護零感染。 記者:梁洵瑜、陳倩雯
【本報訊】昨日新增個案連續第十五日保持在單位數,數字也平了社區爆發以來的最低紀錄。染病的三人中,一人是瑪嘉烈醫院的病房健康服務員,另兩人是曾入住屯門醫院C8普通病房的病人,全部懷疑被沒有明顯病徵的隱形病人傳染,其中C8病房由爆發至今共有十四人染病,當局不排除兩院續有新增個案。
特首董建華矢言要達致醫護人員零感染,但由公布疫潮至今,只有四日可達目標。醫護人員本身人人自危,更令人痛心的是有醫護人員家人被傳染後死亡,令前線員工的壓力更大。
據本報了解,威院有個別醫護人員染病後,其家人因而受到感染並不幸去世,其中有醫護人員的父母染病後死亡。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梁家騮表示,的確有個別不幸的個案,反映醫療人員要面對自己染病的壓力外,更擔心會傳染家人。
他表示,雖然就這些個案來說,醫管局並無直接責任,但醫管局管理層在安排員工處理非典型肺炎病人時,一定要好好與員工溝通,並設有合理分配員工機制,以確保人事安排是自願及公平,而且要對員工有足百分百保護。
醫管局高級行政經理劉少懷昨表示,新增染病的瑪嘉烈健康服務助理,是在荔景大樓四樓的病房工作,該病房屬康復病房,沒有接收沙士患者,該員工在本月十日發病,懷疑是被沒有明顯病徵的長者感染,其後續有兩名醫護及兩名病人感染。
另兩名染病的屯門醫院病人,則曾入住該院C8普通內科病房,該病房曾有兩名病人感染非典型肺炎,屬病徵不明顯的隱形病人,上月底病房開始有醫療人員染病,至今共八名病人、一名病人家屬及五名員工中招。
昨有多達十四宗懷疑個案,衞生署副署長梁栢賢相信部份是上述兩間病房的病人及醫護人員,不排除兩間病房會繼續有新增染病個案。對於昨日沒有社區感染的新增個案,梁栢賢形容社區感染已大致受控,現階段應開展預防染病的工作。
世衞組織發言人湯普森認同,全球包括香港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已接近尾聲,只有中國的疫情仍嚴峻。但世衞傳染疾病部門主管索爾特關注本港持續不斷的醫護中招問題,認為原因可能與保護措施使用不當,如口罩尺碼問題、醫護人員過於疲累等有關,下周會向全球醫護界發出更新的防感染新指引,要求每間處理非典型肺炎病房有一名糾察,監察員工是否做足預防措施,為病人插喉時則要採用有氣體供應的保護裝置。
醫療政策評議會認為,現時醫管局連世衞早前所發的指引,如把列為「可能」或「懷疑」的個案隔離處理也做不到,容易令病人交叉感染;而普通病房的員工沒有足夠保護措施,無法預防被隱形病人感染的機會,建議至少加強內科及老人科的保護裝置,因這兩類病房較常出現隱形病人。
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主任沈祖堯昨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承認,至今威院仍有醫護中招,除了病毒傳染性高之外,也可能與該院通風系統及走廊狹窄,難以達到傳染病控制標準有關。
昨日再有三男一女染病人士死亡,年齡介乎四十二至七十九歲,其中三人有長期病患。至於新增有居民證實染病的大廈,只有位於九龍城太子道西315號文蔚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