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社會事務組
由於出生率下降,導致學額過剩,某些學校出現縮班情況,繼而產生了一群「超額教師」。以往,教育署會替這批教師安排教席,但據報道,教統局將不准「超額教師」留任,亦不再為他們負起安排教席的責任,使這群教師被迫加入失業行列。
導致現時學額過剩、出現縮班和裁員,究竟是自然現象,還是政府的施政失誤?
事實上,導致「超額教師」出現的真正原因,是教統局審批建校權的過程缺乏遠見及周詳計劃。政府統計處分別於一九九六年及二○○一年進行了中期人口統計及人口普查,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數據。教統局應可一早據此獲悉適齡入學人口,將在未來數年持續下降。假如教統局當時對每區的學校數目、學校的級別數目、每級的班別數目,甚至每班的學生人數,作出適當評估及妥善安排,「超額教師」這問題應不會出現。
其次,教統局一方面製造「超額教師」,另一方面卻繼續興建學校。以新界北區為例:新界喇沙中學、聖方濟各中學、沙頭角官立中學等中學,預計下年度要縮減一至兩班,即每校大約出現二至四名「超額教師」,但教統局卻仍於本年度在北區批出建校權予教育評議會,興建一所新中學。已有幾所中學要縮班了,但教統局竟還在同區興建中學,這是甚麼道理?事實上,這一百六十個新增中一學額,可由現時北區中學,或鄰區如元朗、大埔等學校吸納。
這種毫無規劃地濫建中學的情況,並非新界北區的特色,大埔區也有同樣情況出現。大埔區今年九月,就有幾所中學要縮班和裁員,但教統局竟在去年九月批出建校權給港九街坊婦女會開辦中學招收中一學生。
假如要全面了解現時濫建中學的情況,非要教統局如實公布有關數據不可。政府這種毫無遠見及缺乏周詳計劃的做法,除了不斷製造大量「超額教師」外,還嚴重浪費公帑。誰要為這政策失誤負責?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既然政策上出現失誤,就有責任妥善解決問題。事實上,要解決「超額教師」的問題,實施「小班教學」(即每班二十至二十五人)是一個可行辦法。這不但可以解決「超額教師」問題,亦可為下年度近千名從教育學院及其他院校教育系的畢業生製造就業機會,而最重要的是可以真正提高教學素質。
行政長官董建華在二○○一年的《施政報告》中曾聲言「大力投資教育」,又於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公開承諾,為了提升教育素質,「儘管面對必須解決的財赤問題,但仍將堅持對教育的投資」。這些承諾能否兌現,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