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流落他鄉,都會惦念着家鄉菜,客家人亦然。今次訪問的客家大廚黃春海,卻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就是雖然身在異鄉,他每日仍可以煮出獨有的家鄉菜,對於食客而言,質素自然有保證,加上食店以平價主導,一對情侶消費不過七十大元,所以食店在逆市中依然客似雲來。
記者:張芷欣 攝影:陳陶鈞
Model:Koppie、Paco(Kone)
大廚海哥因應客人口味,不時改良客家菜,像剛推出的山燒雲肘、銀魚蒸爽肉、五香水晶卷、薑葱焗魽魚等,雖然採訪當日這些新菜還未推出市場,但海哥滿懷信心,因為他深諳掌握家鄉菜的蹺妙,亦相信老闆縱橫飲食業幾十年的眼光。
海哥提到四十出頭的老闆鍾先生同是客家人,十六歲從深圳的寶安來到香港,由尖沙嘴的大華飯店學廚做打雜,至三十歲創辦了稻香海鮮火鍋酒家。近年香港經濟不景,大家也節衣縮食,他想起質樸無華的家鄉菜曾在香港艱難的五六十年代大受歡迎,像東江樓、醉瓊樓的鹽焗雞等,加上自家對客家菜的獨有感情,心想經自己細意主理的客家菜在這時應有可為,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成功了。
「老實講,客家菜唔係咩矜貴菜式,客家人窮,食嘅都係可以飽肚送飯嘅菜,山區嘅走地雞、豬肉、豆腐、淡水魚、梅菜、鹹魚就係最基本嘅材料。過年都係煮啲芽菇燜豬肉,家常小菜就有紅棗蒸雞、梅菜炒芥蘭、鹹菜胡椒豬肚湯等。」
海哥相信現今的香港食客口味,不再只追求華麗貴價的菜式,反而一些反璞歸真、價廉物美的才是今日心頭好,因此這間客家食店都是專賣這些實在、簡單的菜式。
回想昔日年輕時,鍾先生不禁提及那混和番薯、芋頭吃的缽仔飯,如今想起也是回味無窮,還有那些隨手就可取的土產銀魚乾、魷魚仔來送飯的日子,仍然歷歷在目。
「我哋客家人鍾意用缽仔嚟蒸飯,貪快熟、方便,食完放低飯碗就可以即刻做嘢。」
粒粒在缽仔快速蒸熟熱氣騰騰的白米飯,因為用缽仔盛載的獨特煮法,粒粒軟硬適中,入口有飯味,真的想不到一碗白飯可以如此吸引。
為了讓大家可以憶苦思甜,店內都布置得很懷舊,一張張五六十年代的香江舊照片重現眼前,加上樂觀積極的阿虫字句印在牆上:「甜的吃,鹹的也吃。」、「濃烈一時快、雅淡意味長。」叫人吃得飽足之餘,也一洗心靈窮乏的空虛,彷彿在吃飯之餘也有人為自己打打氣,感覺像在吃溫馨的住家飯一般,當然價錢大眾化,亦是可以讓人放心開懷大吃的原因。
▲客家好棧
▲地址:荃灣眾安街68號城市中心1期3樓3B舖
▲電話:2406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