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股票期貨期權料先被開刀<br>港交所擬取消冷門產品

國際股票期貨期權料先被開刀
港交所擬取消冷門產品

【本報訊】港交所(388)行政總裁周文耀本月上任後,正為港交所的營運進行全面檢討,其中將會停止部份於鄺其志年代推出、但交投淡靜的新產品,希望節省營運成本。據了解,首當其衝是推出不足兩年的國際股票期貨及期權產品,有關產品過去1年錄得零成交。

逾一年沒有成交紀錄
港交所前行政總裁鄺其志任內,引入多項國際性產品,又提出與海外交易所結盟,被視為積極提倡國際化,但成績未如理想。例如2000年5月引入納斯達克指數7隻股份來港掛牌,成交一直薄弱;01年5月引入的台灣及南韓iShares交易所買賣基金,推出以來成交同樣不振。
不過新產品中,以01年10月推出的國際股票期貨及期權,成績最令人失望。當年港交所推出時,表明是「致力貫徹發展多元化及國際化產品的目標」,因此引入該批國際知名公司股票期貨及期權合約產品,包括美國、日本、南韓及台灣,各有5隻股份。然而推出以來成交甚少,01年推出的3個月期貨成交合約僅811張,期權合約則有1641張,但去年開始成交下滑,去年首兩個月期貨及期權則分別只有50及55張,之後一直再沒有成交。

新官上場致力縮開支
有關產品的交易時間也較長,由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不設休息時段,故港交所維持這些產品交易須花一定成本。據了解,這批產品很可能成為周文耀上任以來,首批要除牌的產品;消息稱,港交所將繼續檢討其餘產品,例如納指7隻股份,在港掛牌所需成本不多,故被削掉的壓力可能不大。
港交所其實已非首次撤銷成交萎縮的產品,去年5月就曾撤銷歐元、日圓、英鎊及德國馬克的日轉期滙期貨合約的上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