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非典型肺炎陰影下,港人情緒飽受困擾。一項調查顯示,逾九十二萬名港人患有情緒病,其中多為需要料理家居衞生的家庭主婦,或常與人接觸的售貨員等;而認識「沙士」病人的受訪者患情緒病的更高達四成一。不過,八成病者沒有求診,醫學界警告,一成五嚴重情緒病人最終會自殺身亡。
中大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月初訪問一千二百五十人,發現一成九人患情緒病,即過去四周受頭痛、失眠、胸口痛、精神緊張等困擾;以本港十五歲以上人口計,約九十二萬二千人患有此病。該中心主管李誠說,是次調查情緒病者所佔比例,較○一年於九一一事件後進行同類調查的一成七為高,顯示「沙士」較恐怖襲擊更影響港人情緒。
調查發現,女性受訪者患情緒病比率為兩成七,是男性病患人數的兩倍多,家庭主婦比例更達兩成九,屬高危一族。李誠說,原因是家庭主婦更注重家居衞生,較受「沙士」影響;而與人接觸機會較高的職業如售貨員及文員等,也有兩成二患情緒病,亦屬高危者。
六成八人經常擔心自己或家人染上「沙士」,一成八人更每天洗手逾十五次。他稱:「洗咁多次,過份安全,已經有問題!」情緒病患者每天洗手逾十五次的更高達兩成六,較一般人更受「沙士」困擾;而有朋友患「沙士」的受訪者,兩成五亦會患情緒病;五成人因「沙士」肆虐而認為香港沒有希望。
患情緒病的受訪者中,八成人沒有向專業人士求助,一成八人只曾向普通科醫生求診。李誠說,情緒病不獲治療,五成會變為抑鬱病,若再惡化,一成五病人最終會自殺身亡。香港缺乏精神科治療資源,故他建議當局增加資源及培訓私家普通科醫生治療輕微情緒病患者。
非典型肺炎令六十七歲家庭主婦李太經常焦慮症及抑鬱症復發,病情最嚴重是淘大花園出現大規模爆發時,「驚到瞓唔着,一日洗手洗十幾廿次」,她甚至不讓丈夫外出。二十多歲年輕人Tony最初不戴口罩,但後來一名朋友家人染病,令他十分焦慮,因此患驚恐症,每當自己咳嗽,即聯想患非典型肺炎,經常失眠,影響工作。幸而,兩人分別在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後,已逐漸康復。臨床心理學家郭碧珊說,市民只須做足預防措施,便毋須過份擔心患非典型肺炎,以免太過擔心而導致患上情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