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對香港帶來沉重打擊,打擊香港人的除了惡毒的「沙士」病毒,還有一個賴皮不肯認錯的政府。有學者指出,政府在疫潮初期否認「沙士」會在社區爆發,使本來可以控制的疫情變成一場謀財害命的大災難。一錯再錯的是,行政長官董建華寧願賴皮跟反對派罵街,也不肯廣開言路。 記者:蔡元貴、倪清江、黎國強
【本報訊】嶺南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何濼生在《嶺南評論》中狠批政府短視,害了一己的威信,也害了市民。他在一篇名為「沙士與特區政府」的文章中指出,特區政府處理事件的手法,比非典型肺炎事件本身,更引人憂慮。
何濼生認為,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鍾尚志灑淚公開「沙士」在社區爆發的時候,政府還堅決否認。如果政府是對的,就應該能夠控制疫潮。如果政府是錯的,那麼否認疫情所帶來的損害就更大,這是對經濟或者對政府本身的財政處境而言。
文章指,基於很多前線醫護人員的投訴,有理由相信當局在疫潮初期所投入的支援資源是不足的。這點固然是由於政府的財政困境,但當局未能及時提供支援資源,卻帶來了比原先高出很多很多的代價。政府的短視,為整個社會帶來高昂代價,包括人命的損失,香港政府以致整個香港的形象都受到打擊。
行政長官董建華前日在答問大會中與民主派議員罵戰,中央政策組社會凝聚力小組召集人關信基教授認為,事件顯示特區政府缺乏處理危機的經驗和手段,未有把握這個契機。外國政府在面對巨大危機時,都會成立「擴大內閣」,容納反對派,對改善政治凝聚及官民關係有幫助,政府應考慮成立小型戰略小組,容納民主派人士,討論危機處理及善後工作。
關信基說,本港在爆發非典型肺炎疫情後,整體社會較前團結,原因是社會各界都有共同敵人,但加強凝聚力不應只是歌頌一、兩個英雄,以往港人的拼搏精神是傾向自私自利的,而在非典型肺炎事件中重新發現的醫護人員專業、敬業、忘我精神,應將之提升為新的香港精神。
在昨日的政黨論壇上,多位專業界別人士及學者均指出,政府委任小組調查非典型肺炎事件,並委派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出任有關小組主席,恐會影響公正性。其中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麥國風批評,楊永強作為今次處理非典型肺炎事件工作的主要官員,若由他擔任小組主席會有角色衝突。
理工大學管理學系高級講師洪興立認為,當局毋須委派政府官員出任該小組的主席,避免政府操控小組調查方向,他建議應委任國際權威人士出任小組主席,增加調查小組的公眾認受性。新力量網絡副主席史泰祖更促請當局在成立有關調查小組時,除檢討今次政府在處理非典型肺炎事件錯失外,也應追究失職官員。
民建聯發言人鍾樹根及自由黨楊孝華則支持政府成立有關小組,但他們認為當局不應委任楊永強出任小組主席,以免予人「自己查自己」的印象,他們建議當局應邀請海內外專家協助調查。港進聯發言人鄧兆棠更認為特首董建華應待有關小組完成調查後,再委派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研究有關報告,提高調查的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