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個人抑或企業而言,18年絕不算短,尤其是隨着本港經濟起伏而發展,多家日資百貨先後撤出或倒閉,但崇光百貨仍屹立不倒。論年資,她雖及不上經已撤出香港的大丸及松坂屋;論分店數目,亦不及仍不斷拓展的吉之島(984),但多年來積極求變的經營方針,令崇光能夠歷經幾許風雨,安然度過她在港的18歲生辰。 記者:陳健文
與香港崇光一起成長,工作了18個年頭,由大堂經理晉身權力核心的副總經理的盧少慧有足夠份量為公司把脈──「崇光一直賴以成功的經營方針是『積極求變』,因應市場及顧客的需求變化而轉變,比方18年來,雖然崇光內的名牌種類沒有太大改變,但櫃位擺放及店舖位置,會因顧客購物習慣而不停轉變。」
「不斷創新、不斷帶給客人新鮮感」亦是盧少慧口中崇光成功秘訣之一。為貫徹不斷創新的精神,她說,崇光18年來除了將公司內的店舖位置不停變動外,更會依據市場的脈搏,引入更多品牌,務求令顧客緊記──找新東西必到崇光。
除了求變及創新外,崇光亦有一個特點,就是視租戶為合作夥伴,不只是單純的業主與租客關係。
「我們一直都很重視店內的店舖,視對方為唇齒相依的合作夥伴……我們會舉行推廣活動吸引更多人流光顧,惠及店內的店舖,而他們亦會拿出最好的東西來,促進顧客再次光顧,達到雙贏局面。」盧少慧說。
談及崇光18年來的風風雨雨,盧少慧表示,剛爆發的非典型肺炎可算是開業以來遇到最嚴峻的考驗,比起96年的釣魚台事件,引發的罷買日貨運動影響還要巨大。幸好,今日的人流及營業額,已差不多回復到疫症爆發前的水平。
由18年前的日資百貨店,到了現時由華資擁有的日式百貨公司,崇光未來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光景?
「崇光仍然會繼續積極地向前……我很有信心,崇光一定能夠在本港,再度過第2個、第3個,甚至是第4個18年。」盧少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