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街頭巷尾話題不是「溝酒」,也不是「媾女」,而是「溝漂白水」,因為要「溝」出一份恰到好處的混合清潔劑來清潔家居,預防非典型肺炎,就連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也被「考起」。消費者委員會調查巿面發售的漂白水,發現消毒成份不一,若按衞生署「一比九十九」指引進行稀釋,可能消毒力不足,又或是濃得損害家居物品和個人健康,而且平價漂白水並非最「抵用」。 記者:黎國強、陸羽平
【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因應近期不少巿民投訴漂白水質量問題,測試巿面上二十二種家用漂白水,發現其中主要殺菌消毒成份的「次氯酸鈉」含量參差不齊,含量最高約有百分之七,最低者約只有百分之二,相差超過兩倍。若按衞生署的指引稀釋,結果可能會過濃或過稀;部份漂白水售價便宜,但計算「次氯酸鈉」含量後,可能得不償失。
衞生署首席醫生鍾偉雄解釋,衞生署建議巿民以「一比九十九」或「一比四十九」比例來稀釋家用漂白水,是基於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為百分之五點二五來釐定,但他強調這是實驗室數據,一般家居消毒最緊要是多作清潔即可預防非典型肺炎,為免巿民產生混淆,所以統一提供「一比九十九」的指引便已足夠。
次氯酸鈉(Sodiumhypochlorite,NaOCI)是一種具漂白及殺菌效能的化學物質,在洗滌過程中會將有色的污物氧化消除,並令微生物的蛋白質變質,達到殺菌功能。
未爆發非典型肺炎前,巿民向消委會投訴漂白水質素的個案絕無僅有。二○○○年沒有投訴個案,○一及去年只各有一宗,但今年首四個月便有二十六宗,大部份是投訴漂白水過稀及無味,不少個案更要求消委會作出測試。
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刊出測試巿面上二十二個漂白水樣本結果,樣本容量由一點五至五公升,售價由八元九角至二十九元九角不等,其中十一個樣本未有標示含次氯酸鈉,標示有的,也只有四個樣本列明含量。
測試結果顯示,漂白水的次氯酸鈉含量差異很大,含量最低的「飄雪漂白水」,只含百分之二點二,雖然這款漂白水售價最便宜,只售八元九角至九元八角,但若以「一比九十九」的標準去使用,則平均每十克次氯酸鈉開一公升水,即要近三元,是第二最不「抵用」的樣本。
兩公升裝的「三惠漂白水」標示和實際含次氯酸鈉,最能切合應用在衞生署「一比九十九」的指引上,含百分之五點八,開一公升水約只需一元,是最「經濟抵用」的一款。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吳馬太說:「太稀可能要洗多幾次,但太濃又會攻眼攻鼻,甚至損害物件表面,長期使用過濃漂白水進行清潔,更會對身體有害,但係唔少樣本都冇寫明次氯酸鈉嘅含量,最好嘅方法就係買本新一期嘅《選擇》參考吓,因應不同濃度去調整稀釋比例。」
鍾偉雄醫生稱,長期使用過濃的漂白水清潔家居,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包括流眼水和敏感。他又說:「其實百分之五點二五嘅次氯酸鈉濃度,係實驗室用嘅數字,一般家居清潔,開多一滴漂白水或開少一滴,含量可能已經好唔同,其實最重要係多啲清潔,用者唔使太執着。」
消委會並提醒巿民,部份漂白水沒有安全標籤,用者要注意漂白水不可與其他清潔用品混合使用,尤其是酸性清潔劑,以免產生毒氣,而次氯酸鈉亦會隨時間分解,消費者不宜一次過大量「入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