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有一位相當受歡迎的實力派小生(中生),他的名字,才三個字便有兩個字是唸不出來的:「濮存昕」。
記得前些時有個戲喚《洗澡》,朱旭老戲骨,沒話說,演智障弟弟的姜武,和哥哥的濮存昕,也揮灑自如。有朋友要讚,卻唸不出名字,只道:「那個X存Y……」很好笑。
在電視一個專訪節目中看到他的心路歷程。父蘇民(藝名)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編導,母賈栓,也是表演工作者。所以家學淵源。但文革時濮存昕到黑龍江插隊,呆了多年。直到一九七七年退回,他已廿四歲了,起步晚,只因長得一張才子佳人臉,在「空政話劇團」,即使是跑龍套也很認真。因為勤奮,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循序漸進。人藝借將。甚至拍電影。
當時名導謝晉看中他,安排一角色,認為名字不好,難唸、難記,不易「出來」,建議改名。父親堅持:「他這個名字代表了自己,也代表了人藝一員。要改名,得家長、劇院同意才行,不同意不行!」
結果沒改。人也紅了。不過戲拍不多,反而廣告密襲,筆挺西裝的硬照充斥市面,又當甚麼主持人、公益大使,fans圍着簽名……略為煩、俗、市儈││但這些才是虛名換來的實利。
演技有點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