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地球出現的日子以數十萬年計,一直依賴地球資源生存,但對地球所知限於表層,對地球核心的構造和環境認識,僅透過分析地球的地震波得出,所知極少,故此科學界希望能解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科學謎團。
科學家知道,地殼之下有地幔,深三千公里。地幔之下才是地核,即地心,位於最深處。打個比喻,地核就像雞蛋裏的蛋黃。
科學家根據分析地震波的資料,估計地核單是半徑已有約三千公里,外層是液體,內層中心地區雖然相當熱,但在巨大壓力下仍能保持為固態球體。地核邊緣的溫度約為攝氏四千度,愈近中心溫度愈高;中心約攝氏六千度,溫度與太陽表面相若。
科學界一般認為地核中的固態球體主要由鐵和鎳構成,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普賴斯認為也有其他物質。普賴斯說:「大部份地理學家認為那裏(地核)也有氧、硫和矽等物質。」
地核是鐵鎳球體一直是科學界主流理論,但去年有科學家大膽指出,地核是個天然的核反應堆,內裏存有地球六成多的鈾,能夠不斷核裂變,產生推動板塊和火山爆發的能量,維持保護地球生物的磁場。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