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浩劫》激發雄心

《地心浩劫》激發雄心

史蒂文森說,他早在十年前,已有「地心探險」的想法,但直至電影《地心浩劫》最近上映──上月也曾在香港上映,才又一次激發了他要實現這構想。

電影描述人類進入地心
《地心浩劫》的劇情,是講述地心突然停止轉動,令電磁場嚴重損壞,世界各地接二連三發生災難,為了拯救全人類,太空人與科學家乘坐人類首隻「鑽地船」,走進地心。片中描述的災難,有些似乎可信,如來自太空的額外輻射會破壞電腦和衞星,但有些似乎不可信,如磁場扯斷地球上的橋樑。
不過,史蒂文森說:「很久以前我已有這個構想,但這部電影使我寫下這篇文章。我曾被要求評論這部電影是否合乎科學,雖然派人到地心明顯無可能,但我再次想到我們可以怎樣把一個探測器送至地心。」
《地心浩劫》是電影版的啟發,至於小說版的《地心遊記》同樣是史蒂文森的啟蒙。《地心遊記》是十九世紀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JulesVerne)所寫,在一八六四年出版,是當代首部以科幻為題材的小說之一。
《地心遊記》講述德國漢堡一名教授發現一份描述通往地心路線的古老手稿後,他帶同姪兒和一名嚮導,依照手稿指示,從火山口爬進冰島一座高度約一千五百公尺的火山,然後一直往下爬,穿過地殼,往地心探險,他們沿途遇到地底大海和大蘑菇森林,也曾和恐龍、巨人、「活化石」搏鬥。

小說具有嚴謹科學精神
凡爾納的小說寫得充滿瑰奇色彩,但不乏嚴謹科學精神。像他的《神秘島》預見到很多未來科學器械和發展,包括潛艇、電視和太空旅行等;他的《八十日環遊世界》更家傳戶曉。史蒂文森就表示,他探索地心的計劃,很可能會以凡爾納命名。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