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進取忘了穩健

國際視野:進取忘了穩健

自從科網股泡沫爆破後,過去3年,美股雖然出現過三數次小陽春,但大勢依然向下,一眾股票基金之表現無法跑贏大市乃屬意料中事,因為要捕捉熊腳,何其難者也。
人們或會認為,債券基金成績應會較出色吧,聯儲局過去多番減息,理由已是耳熟能詳,在利率一條直線滑落的走勢下,管理債券基金之精明經理們,又哪有可能不把握到良機,捷報頻仍,為投資者賺個盤滿缽滿?

多數債券基金表現差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想像般理想,根據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280個基金當中,截至今年3月底之過去12個月,有接近九成之成績,落後於市場廣泛採用作回報比較之雷曼兄弟歸納債券指數(LehmanBrosAggregatebondindex)所錄得10.26%回報,僅有12個包括花旗銀行屬下所羅門美邦管理的4隻債券基金和JP摩根管理的1隻債券基金等表現能超越此數,有20隻基金回報率更在5%之下,聯儲局已12度減息,債券基金表現如斯不濟,又怎不教投資者失望?
究其原因,原來大多數債券基金並不太熱衷於買賣聯邦債券,反而對商業債券情有獨鍾,因為除了息率較吸引外,還可賭埋公司前景,如果某些公司業績理想,前途一片光明,債券必定搶手,債券價格升幅乃聯邦債券無可比擬者。
可是眾人皆醉誰獨醒?不少基金經理都給電訊環節之前景吸引或蒙蔽,多少電訊集團不是被調低級別,便是出現賴債,甚至申請破產保護,揸住這些債券之基金經理,若稍有遲疑、走避不及,有可能變成廢紙(WorldCom便是一例)而蒙受損失。
此外,7,000多隻商債中,有三至四成甚少成交,買了便只有等運到,只顧回報,不重風險,奈何!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