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掣肘 溫家寶難有大空間

官僚掣肘 溫家寶難有大空間

從四月十二日起的一個月內,溫家寶先後七次視察各地(包括雲南、廣東、山西和北京)的疫情,主持過四次與非典型肺炎有關的國務院會議,還專門出席東盟領袖在曼谷舉行的防治非典型肺炎特別會議。換言之,溫家寶一個月內至少有三分二時間在處理非典型肺炎的危機,顯見非典型肺炎在其心目中的重要性。
可是,仍有人批評溫家寶到處出風頭,表現的卻是一副可憐相,在電視機前面只懂念古詩舊詞,對怎樣控制疫情卻束手無策,叫人民怎會有信心在他領導下,中國能夠打勝這場仗呢?!這種批評未免過於涼薄,但也有值得溫家寶深思的地方。
溫家寶確實是當今中共官場的奇葩。他與當今的中共領導人有很多共同點:理工科出身的技術官僚、良好的教育背景、從基層一直往上爬。但是,從他近期的言行看來,溫家寶也有與傳統中共官員不一樣的氣質:他的人道主義思想特別濃厚,處處顯露出關懷弱勢族群的想法。

關懷弱勢成絆腳石
一個在官場打滾幾十年,仍然保持住這份心思,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這也可能成為溫家寶施政的絆腳石,更可能因而削弱他的權力基礎,因為中國政壇還容不得一個罔顧官僚的集體利益、一心一意為弱勢族群謀福利的人。
在現行的體制下,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也應明白,他們手上的權力名義上是來自人民,實際上卻是黨組織的安排。他們能夠脫穎而出,攀上權力金字塔的頂峯,主要還是因為上級領導的賞識。他們的權力基礎還是那個龐大的官僚系統和黨組織,而非人民,更不是下崗工人和農民等弱勢族群。

上一任的朱鎔基總理也是個充滿理想主義、一心一意想為農民做點事的人,難怪他收到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的上書,訴說農民飽受苛捐雜稅煎熬時,痛心淚流(內地報紙所言)。

李鵬早跟官僚掛鈎
可是,作風硬朗的朱鎔基,五年下來究竟為農民做了多少實事呢?農民的生活又提高了多少呢?不是朱鎔基不想替農民做事,而是中國的官僚體系不容他做這種事。事實上,他的很多替農民着想、減輕農民負擔的措施,最後都難以推行,因為這些措施與官僚集團的利益背道而馳。
至於前兩任的總理李鵬,卻深懂為官之道,提攜下屬,替手下安排晉升的出路。雖然他很少理會農民的生計和下崗工人的苦況,因而不受學生和教師等知識分子的歡迎,但中南海內及國務院裏,李鵬的口碑卻相當不錯,不少官員為他說盡好話。即使李鵬的家人、親信牽涉多宗貪污腐敗案,但他的權力和地位仍相當穩固,因為他把自己的利益,跟官僚集團掛鈎了。故此,李鵬在總理任內,幹得得心應手。
朱鎔基及李鵬的遭遇至少說明一點:無論民望有多高、能力有多好,如果不好好的照顧各級官僚的利益,任何中共領導人都無法擺脫官僚系統而隨心所欲的施政。對溫家寶而言,無論他多努力去推動各級領導去關注農村的疫情,如果不讓各級官員蒙其利,能夠落實的政策不會很多。剛上任的溫家寶,現在應先穩住自己的地位,做出某些妥協來強化自己的權力基礎,然後才強力推行自己的政策。否則,事倍功半之餘,弄不好還會大權旁落。
記者: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