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與友人閒談之中,發覺原來身邊很多朋友都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能買中一隻長升長有、風險小、流動性高、買賣容易,也有發展前景的股票。很多散戶都會以滙豐(005)作為心目中理想投資對象,因為市面實在流傳了不少投資滙豐的賺錢故事。
滙豐股價由十數年前的數元升至現時的80多元,回報十分之理想,因而成為股市之中的神話。不少散戶認為買滙豐是一項優質投資。可是一手滙豐股票的入場費已變得相當高,散戶要參與自然受到一定的限制。於是有不少散戶都希望找尋「第二隻滙豐」,但結果卻事與願違,因為就算是成份股,股價波幅都可以很大。以前的合和(054)以及近期的電盈(008),就是很好的例子。
傳統的投資理論強調分散投資的重要性。把資金分散在不同投資之中,風險會較把資金投放在單一投資為小。如果套用在股市投資之上,把資金分散在不同股票之中,比單一股票投資較好。問題是,自己選擇股份來投資,還是由專家代勞(例如購買股票基金)較合?如果相信被動式投資策略(PassiveInvestmentStrategy)的話,指數基金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以恒指為例,在97年以前,地產市道風光,有不少地產股都賺大錢,公司盈利及股價節節上升,結果成交及市值都有增長。到了現在,經歷了多次困難,如金融風暴、911事件及現在的非典型疫潮之後,地產股的市值已大幅下挫,結果在近年被剔除出恒指成份股的地產股份已有5隻,包括新世界發展(017)、信和置業(083)、恒隆集團(010)、希慎興業(014)及鷹君集團(041)等。正因為恒指會隨時加進一些優質股份,因此會把整個投資組合強化,成為一個優質的投資組合。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