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月份貿易赤字錄得434.6億美元,較2月擴大7.6%,數字亦是歷來第2高位。貿赤無法收窄,理由其實不難理解。全球經濟表現疲弱,其餘兩大經濟體系歐洲和日本,前者內部需求持續萎縮,投資及消費信心下跌,只單靠出口來維持些微的經濟增長,歐滙雖然呈強,但仍無助於歐洲人一貫的保守消費模式,何況失業率高企,歐洲股市大幅滑落,導致消費更趨審慎,縱使美國貨較前便宜,亦只有如蜑家雞見水──飲不得。
至於日本,經濟發展被龐大的銀行呆壞帳和通縮肆虐兩座大山壓住,資產價格下跌,銀行持有抵押品之貸款收不回來,信貸自然更加謹慎,企業賒借無門,削減開支乃必然的行動,失業率跟隨上升,消費市場又何來活力?若不修理好「水喉阻塞」問題,讓銀行能放心「放水」,這個惡性循環不知何日才能解決,更要命的是日本的保護主義和日本人充滿愛國情懷,形成多用日本貨少買外國產品,儘管美日可能達致共識不欲見日圓貶值,但美國貨卻被上述兩重壁壘擋住,滲入便倍感困難。
大中華地區爆發「沙士」(SARS)疫情,人人活在誠惶誠恐之中,減少消費乃人之常情,況且部份地區呈現通縮,失業率不斷攀升,亞洲其他地區備受影響,經濟乏善足陳,美國貨又能往哪裏擲?
美國第1季經濟錄得1.6%增長,遠勝歐日,在人人自危,為自保而自動斷臂促銷的慘況下,唯一還有點消費力的僅餘美國,不爭往那裏傾銷才怪?依靠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美國,其貿赤又哪有不擴大之理?格老憂慮之通脹持續滑落,又豈無根據?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