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執政留歷史污點

董執政留歷史污點

不信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不信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然後輪到昨天要求特首董建華辭職下台的動議;立法會年復一年針對失職官員追究責任,但在親政府議員保駕護航下全遭否決,學者指雖然這些動議被否決,但可代表公眾輿論聲音,並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令各黨派議員表態,迫使保皇黨現形。
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王耀宗稱,提出這些動議的議員早知通過機會微乎其微,但透過在議會內公開辯論,可反映公眾輿論對港府不滿的聲音,最重要留下紀錄。「所有立法會辯論發言,都會正式記錄在案,董建華執政污點成為歷史一部份。」

倒董引起國際關注
王耀宗續稱,在分組點票機制下,議案通常可在直選一組通過,而外國傳媒及國際社會普遍較重視直選議員的聲音,立法會辯論倒董動議可令國際社會注意到香港真正民意。
城市大學公共及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指出,在目前香港憲制架構下,這些針對官員的動議只是「發空彈」,沒有實質作用,但在政治上卻有表態效果。「政治遊戲規則就係咁,反對黨提出一個動議迫保皇黨表態,暴露各黨派立場。」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