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全港38區 馬灣指數最高<br>白紋伊蚊產卵勁升恐爆登革熱

監察全港38區 馬灣指數最高
白紋伊蚊產卵勁升恐爆登革熱

【本報訊】非典型肺炎未去,隨着雨季來臨,登革熱又再度威脅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最新調查發現,四月份錄得全港的白紋伊蚊產卵指數急劇上升十倍,而去年爆發首宗本地登革熱個案的馬灣,錄得指數更是全港最高。有學者憂慮登革熱會成為本港風土病。 記者:陸羽平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今年本港首四個月出現十二宗登革熱個案,主要由東南亞國家傳入,而去年同期僅得三宗。
另食環署在全港三十八個地區放置誘蚊產卵器,藉此調查和監察會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據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全港首季的誘蚊產卵器指數平均低於百分之一,但四月份的指數上升至百分之十一點四,卅八個監察地區中,有八個地區(大埔、堅尼地城、東涌、葵涌、羅湖、長洲、黃大仙及馬灣)的分區誘蚊產卵指數都超出百分之二十。其中去年爆發本地首宗登革熱個案的馬灣更達百分之三十九點三,為全港最高。

加強馬灣滅蚊
荃灣區議員胡記福指出,馬灣發展商美化馬灣的計劃,將白紋伊蚊產卵的椰樹、棕櫚樹等熱帶植物帶入馬灣。而島上的地盤長期積水,建築垃圾阻塞水渠,成為蚊蟲孳生的溫床。胡記福希望食環署加強島上的滅蚊工作,讓居民安心。
馬灣珀麗灣發展商新鴻基發言人指出,政府對珀麗灣的滅蚊工作感到滿意,因珀麗灣以外範圍樹木茂盛才致馬灣指數偏高。發展商嚴防蚊入侵珀麗灣,已在屋苑和地盤周圍放置了十二部新型吸蚊器,是美國國防部所採用,可吸引蚊到來然後吸入機內。

或變成風土病
專門研究白紋伊蚊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白紋伊蚊主要在民居周圍多積水的地方生活。天氣熱已是一個警號,再加上地方多積水,無人打理,特別多蚊蟲孳生。黃世賢指出,若不能杜絕蚊患,白紋伊蚊經年累月在本港找到適合的生存條件,登革熱極有可能在本港成為風土病。
食環署防治蟲鼠組昨日巡查柴灣新廈街一個小學建築地盤,食環署顧問醫生何玉賢說會加強巡查地盤的工作,若發現蚊蟲孳生,最高罰款二萬五千元。今年已檢控五十八宗。

五洋建設工程經理黃宇明指地盤上任何容易積水的位置都會鑽洞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