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被譽為「老好人」的特首董建華,雖然是中產及專業人士「公敵」,但一向較受低學歷人士、六十歲以上長者、新移民及家庭主婦愛戴,然而經歷種種施政失誤事件後,這批擁躉亦開始棄他而去。學者根據過去六年民意調查結果分析,發現特首主要支持者開始流失,成為最不受歡迎政治人物,陷入全民信任危機。 記者:羅偉光
【本報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過去十二年持續調查本地政治人物民望評分,計劃主任鍾庭耀根據過去六年特首董建華民望分析,發現以個人背景分類,在香港出生、男性、年齡介乎二十一至三十九歲具大專學歷的「優皮一族」專業人士,對董評分一直較低,歷年評分全部低於五十分。
至於女性、家庭主婦、五十歲以上人士、小學程度者、學生及新移民則一直比較支持董建華。不過近期情況有變,挺董擁躉給予的評分愈來愈低,鍾庭耀認為董建華面對的不僅是全線急跌的民望數字,而是「更深層次的信任危機。」
鍾庭耀昨日發表題為《董建華民望綜論》文章,指董建華「一蹶不振的民望已不斷地削弱其管治威信」,根據有關數據(見表),鍾庭耀指自二○○二年八月起,「專業人士」給予董建華評分一直低於四十五分,到本年四月最新調查更跌至三十四點七分,他形容專業人士對特首的不信任「實非一日之寒,更低至令人驚訝的程度」。
專業人士長期不滿董建華,但數據顯示董還有長者、新移民及家庭主婦做擁躉,可是近期擁躉不斷流失,六十歲以上人士在二○○一年對董評分達六十點五分,本年四月卻跌至四十八點九分;新移民評分亦拾級而下,由二○○一年的六十三點三分,跌至本年四月的五十點四分;家庭主婦對董評價也愈來愈低,由九七年中的六十點六分,下降至最近的四十二點八分。
鍾庭耀認為董建華民望於二○○一年九月起,跌破五十分危險界線時已亮起警號,到二○○二年七月「仙股事件」令高官問責制「蜜月期」告終,其民望便一沉不起,受到近期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及非典型肺炎爆發影響,民望更跌穿四十五分。他說根據經驗,得分不足五十分可視作不受歡迎,低於四十五分可說是面對信任危機,換言之董已由不受歡迎政治人物,變成陷入信任危機之中。
他認為若董建華勇於面對現實,可首先面對最不滿他的「優皮一族」,若嫌任務艱巨,則可先向舊擁躉入手挽回民望,因為這班人對特首較有好感。
鍾庭耀說:「閉門造車或坐以待斃,或只是討好八百人的小圈子,則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過去幾年經濟不景,低下層市民生活質素下降,加上削減綜援及居港權問題,均令董建華擁躉失望,積累民怨,「市民對董建華不滿已屬結構性,未來幾年都唔會有改善,難以想像佢再執政四年。」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稱,低下層、長者離棄董建華是意料中事,「數據顯示出全個社會都唔滿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