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炒收購要識落車

曾淵滄專欄:炒收購要識落車

近來不少股友又開始尋寶遊戲,尋寶者分兩種,一是私有化,二是收購。一般上,凡私有化或收購,股價都會大升,不過,私有化與收購又有些不一樣,私有化是面向公眾,價錢若不吸引,那些高價買入者未必想賣,他們持有蟹貨已多年,若想賣一早就賣了。特別是基金經理,更不會廉價出售所持之股份。

中小銀行難高價放售
收購則不保證高價收購,收購時,談判對象往往只有一人,只要此人覺得價錢合理就賣,收購者只要取得此人的股份就可以控制公司,對公眾所持的股份不感興趣,因此一般只會付出收購價為全面收購的價錢,收購價往往會比市價還低。
過去股市旺盛之時,新加坡DBS銀行高價收購道亨銀行、廣安銀行,港基國際(636)放盤多時,價格總是談不妥,可見有意收購者價錢開得不高。這一陣子,炒港基收購消息的聲音又起,但大家要小心,就算成功收購,港基的價格不會高。
隨着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加強,大銀行如滙豐(005)、花旗等不斷收購合併,規模愈來愈大,取得大規模的競爭優勢。實際上,小銀行若不接受收購,前途也很暗淡,新加坡近幾年年年都有銀行合併,至今當地本土銀行只剩3家,即DBS銀行、大華銀行與華僑銀行。現在還有傳聞DBS會與大華合併,今日香港放盤的中小銀行除了港基外,還有永隆(096)、浙江第一……供應多了,有意收購者就會擇肥而吃。
因此,如果持有上市的中小銀行股票者,應在收購消息傳出、股價上升時賣掉,不是等到消息證實後才出貨。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