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到倫敦度假,逛舊市場,一時興起,購買了一枚十九世紀末期大概是奧大利出產的橫條形胸針。東西並不珍貴,銀質包金早已剝落,只餘花紋深處淺淡金黃,懸着的梨形珍珠幾成魚目,嵌着的寶石,有三顆稍大的是呈紫褐色石榴石,其餘是小如米粒的綠寶石,顏色淺得近乎粉藍,光澤略似舊玻璃。可愛之處在於設計典雅,手工精緻,這樣不大值錢的飾物也造得一絲不苟,看上去令人舒服。
自市場回寓所,打開包裹細看,發現不知何時,竟脫落了其中一顆綠寶石,脫落的石並不在包裹的軟紙和透明塑料袋之中。如此缺陷,未免大煞風景,回港在即,於是急電檔主。檔主是位小姐,是舊珠寶行業浸淫多年的行家。她問清楚原委之後,着我回港之後寄還,她負責免費修理好再寄給我。
回港之後果然照辦。過了好一段時間,正擔心其中有沒有遺失,修理好的胸針卻寄抵了,天衣無縫,典麗一如初見。檔主人附字條解釋,脫落的寶石遍尋不獲,需覓得顏色相近的舊石切割重新鑲嵌,所以費時,謹致歉意。
這就是專業信譽。賣價有限,所賺無幾,鄭重修理,卻頗費周章,但自她手賣出,她就有責任做到最好。買賣舊飾物,就要有修理舊飾物的服務。這種態度原是起碼要求,現代水準下降,就成了意外之喜。潮流所及,香港名店也售賣舊的真假珠寶飾物,但一般店員不但欠缺認識,連起碼的服務也沒打算提供,實在應該學習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