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看錯了滙豐(005)的短期走勢,最深的體會是不可忽視投資者的心理,以及個別股票的個性。滙豐是萬千寵愛集一身的股份,除了公用股外,其他藍籌巨人早已相繼倒下,令滙豐成為少數投資者仍然義無反顧投信心票的股份。滙豐每次勁升或大跌,通常走勢會維持一段時間,這點與期指活動應頗有關係。
國泰航空(293)的走勢也是另一個教材,如果以業務所受的打擊,今次的跌勢完全不算超賣,這點與911經驗甚有關連。上次的強勁升勢,令今次人們有較大的信心持貨,亦有更多人伺機趁低吸納,所以今次的跌幅遠少於預期。筆者認為,接近業績期便再次有危險,但現今投資者只爭朝夕,在鑽研短期走勢之上,人們的心理因素便不可忽視。自我及主觀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過猶不及,便至少要被市場折磨一大段日子。
隨着經驗逐漸累積,便愈覺得香港期指走勢極難預測,如果讀者不信,不妨花些時間鑽研外圍期指市場,技術分析以至捕捉市場氣氛都容易得多。恒指比重過分集中,而滙豐、長和系以至中移動(941),都是相當有個性的股票,融滙一起成一籃子,走勢自然難測。
近日另一個小錯誤,是關於太平洋恩利(1174),早前在寬網的專欄寫了一篇「雙城記」,指新加坡上市的附屬公司處於低位,有更大吸引性。整個換馬行動一來一回,以昨日計算可賺兩成以上,所以投資者不應局限自己在單一市場,目光應拉闊一些,散戶股數不多,在這類換馬行動上可以十分靈活。
現時是蘇州過後,但新加坡的恩利附屬公司處於近日高位,成交又增加,反過來香港母公司便有誘因去追落後。新加坡的附屬公司仍是主要的盈利來源,而且強勁增長點的魚穫加工,是直屬於母公司。當然恩利有沙士陰影,但筆者還是投信心一票,今次危機過後,隨時有大幅重估的空間。沒有陰影,又何來低位?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