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Seagull變「死狗」;這是死狗路的個案。
死狗路,四十五歲,獨身,主要從事與文字相關的工作。朋輩愛喊他路公公,有事吩咐,路公公回一聲:「喳!」就去辦差,遠比董大瘟神豢養的閹宦路公公可愛。死狗路甚麼時候成為死狗?或者,經歷了多長的死狗期?五年?三年?無從稽考,根本難以界定。就算在全民就業,炒風四起的黃金歲月,死狗路,也是「開工不足」的半死狗。
這個開工不足,是自找的;做三兩個月,有點盈餘,歇三兩個月。他不務正業,但不懶;可以說,還十分認真和勤勞。「失業」的日子,有人找他編書,編一期玩完的雜誌,要他校對或者打字,他都做好。有意無意地,他把「雞蛋」放在不同地方,避開了全擱在一個機構的風險;他在甲機構擱一兩隻,結了善緣,留下口碑,就把雞蛋移走,再寄存在自己或者朋友家裏;因為「抵得諗」,他變得可愛;可愛的人多朋友:大部份當他冤大頭;小部份,偶然會給他一點關照。如果那還算好關照,他就會有些「正業」以外的進帳;正業以外的進帳越多,他越不務正業。死狗路的啟示不深奧:在不傷本,不必自掏腰包的情況下,要「抵得諗」。
年前,我請失去正業的路公公為我編書,編輯費,我付他一千,分明當他笨七;一般笨七,不會幹。書編好出版,照例不賣;我不收版稅和跑腿費,算「淨賺」四千,每人分得兩千塊錢;死狗路,前後有三千進帳;賸下來的存書,再窮,我們就搬到街上賣,十塊一本,一天賣四本,兩個人夠吃飽了。開始的時候,如果他不「抵得諗」,後事就不會發生,我們就喪失了一個每天各賺二十塊錢的機會。
「抵得諗」,讓機會成本降低,本來可動可不動的行動,因為「抵得諗」而驅動;有危就有機,有動,也有機。「抵得諗」未必能即時賺錢,但肯定產生有用的副產品:良好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你更容易度過死狗期。《不做死狗》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