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雲 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總幹事
審計署提交了對大學的審計報告,其中的批評涵蓋院校的高層管理人員和教職員的薪酬偏高,以及支付過高的約滿酬金,員工的假期和宿舍管理不當造成浪費等。
2002-03年度高等教育的核准預算達135億元,佔政府教育總開支的28%,以政府開支總額計算則佔5%,這不可謂不多。報告指出本港教研人員的薪酬比英美的同儕高出三至四成,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亦比政府同級公務員偏高,例如財務長月薪高達17萬,有校長的月薪連津貼高達36萬,某大學竟有288名非臨床教研人員的年假達62日之多。報告亦指出八間院校○二年十月教員宿舍空置率達八成六,其中25個已空置一年的宿舍損失的租金達七百萬元。院校是真窮還是假窮,令人質疑。
較早前政府要求各院校節流,各校紛紛喊窮,提出只能接受若干削減,否則會影響教學質素云云,審計署的報告給院校當頭棒喝。不久前諾貝爾得獎者李遠哲教授來港時曾表示,香港教授的薪酬太高,應該把資源向科研轉移,實在值得深思。理大潘宗光校長日前在記者會上反駁高官薪酬同樣比英美高,言下之意即政府的審計署是五十步笑百步。
有論者認為審計署的報告是政府為大學削減經費製造條件,這種觀點似乎無視審計署的獨立性和財政監察的功能。大學校長會四月一日致教資會的信中對政府面對財赤削減大學經費亦抱「明白」「諒解」的態度,惟認為削幅太高。削減資源看來事在必行,有爭議的是削幅如何。政府較早前公布大學經費減幅為10%,未包括公務員減薪3%,政府撤銷修讀式研究課程及副學位課程的資助,即「三不包」,而且政府表明下一個三年撥款期(05至08年)將進一步削減,這的確讓人擔心會否影響高等教育的質素。
對此政府和院校已協定把目前的三年撥款期(01至04年)延展至05年,繼續適用現行撥款安排,爭取更多時間讓教資會和院校為面對削減經費作好準備。我們認為這個安排非常可取,院校應積極尋找校內的節流方案,善用公帑。但正如審計署所指,院校的薪酬福利條件不公開,公眾無從知悉和問責,公眾從來不知道大學有多少隱藏的福利和浪費。在這種情況下,院校面對削減經費最好和最條件反射的回應就是「喊窮」,或搬出影響士氣等理由反對。我們呼籲政府和院校採取審計署的建議,制訂指引公開高級教研和行政人員的薪酬福利資料,提高院校透明度,加強公眾問責。
政府「絕不手軟」地投資教育,高等教育經費一直上升。香港面對經濟困難之時,我們希望高等教育界能對學生和香港教研水平以負責任的態度,以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操,與市民同舟共濟。